如空氣疾病,禽流感,豬都感冒,地下工廠,奶粉之類,我國的衛生機構,想必也更不需說了。內亂的威脅,便是如前所述不可持續的停滯,發展一旦停滯,後果自明(很大程度叫經濟威脅)。其他的威脅,比如地震,溫室效應的海平面上漲,珠峰的積雪融化問題(即水的問題,很大程度是汙染的問題),糧食問題(聽說種糧所需的磷礦等都是要漲價的,乾旱,土壤減產等)。

如果國人不明白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沉迷在工業時代的思想,如果繼續用能源與水泥鋼鐵開路,繼續將管理弄的一團糟,將科技拋棄,不思改變,一切將皆休。

我們將拭目以待,這個國家最明顯的改變,好壞人皆知。而我本人,將盡自己所思,一一道來。此文未完,有後篇。

周恩來的童年

之所以把此文放在《未來中國》,是因我認為,在未來的中國裡,依舊需要如下一般的教育,這樣才能保證在高科技的未來,人性,社會不變態。

這是我看的周恩來的傳記。以下我只寫寫周恩來幼小時的家庭生活等情況。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看看這些革命老前輩的傳記,這也是父輩教我的。比如毛周鄧等。提到這些革命事蹟,我發現在鳳凰網上還是比國內的要專注和關注。這或許就是香港臺灣人與大陸人的不同,總感覺他們比國人更國學了,從繁簡二字型中就可見一斑。

周恩來1898年3月5日(清光緒二十四年)生在淮安,即京杭運河,淮河交匯處,自古出韓信項羽吳承恩的地方。他出生在一個師爺家庭,有慎思明辨,縝密周全的傳統。像我們這樣80後的人,還可以見到他當初的情形,都是一大家子的人,有父親一系好幾個伯伯叔叔,有外公那一大系,說不得還有奶奶爺爺那一大系,我自己出生的家庭就是如此,所以得以看到周恩來在他眾位親戚中的背影。(在此,我要對那些90後和一些城市裡的人感到難過了)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走出自己的天地,脫離了親戚,我卻是漸漸感到孤獨了,就像90後,這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我的無能了。反觀周,也許在他後來東渡日本之時也有他的孤獨。

這一大家子裡,周的祖父周殿魁死於1897年,他是淮安的師爺,他膝下有老大貽賡,老三貽奎,老四貽塗。周的父親是老三週貽能,他也是師爺。貽賡在外地謀生,貽魁偏癱,貽塗得了肺癆,死後無子,丟下個陳氏,於是在周恩來1歲時過繼過來,由陳氏撫養。陳氏遂成了周的嗣母。

故周恩來有兩位母親,他生母小名冬兒,又因在萬家排行十二,所以叫萬十二姑,她美麗善良,讀過五六年家塾,性格開朗,精明果斷,樂於助人,賢惠能幹。她父親叫萬青選,住在江西南昌,後在淮安清河縣做了30年知縣。他母親還生了周的弟弟。

周由他嗣母陳氏養大,陳氏性格溫和,待人誠摯,辦事細心,仁慈禮讓,由於年輕守寡,遂很少出門,與周恩來相依為命。陳氏自幼喜歡詩文書畫,學識廣博,有文學修養,且她父親是個秀才,精通醫術。陳氏在週四歲時,便開始教育他。認字,背唐詩。5歲後周在家塾讀書。回家後,他嗣母給他講歷史,神話故事。1904年,即周6歲,隨父母弟弟,嗣母搬到清河縣外祖父萬青選家住,萬青選早在周出世不久就病逝了,留下大家子的人,滿屋子的書,盡是詩詞歌賦,通鑑野史,小說。周遂在這萬家的家塾裡,自8…10歲看小說,西遊記是他第一部讀的小說。周愛詩,善與人交往,愛交朋友(如果不是這樣的家庭,很多人是相反的。)所以他的童年是比較快樂的,與外祖父家的同輩孩子也相處很好。(這其中,無窮的樂趣,又豈是這樣大家子外的孩童所能體會的。它對人的影響又豈是其他所有的所謂教育能夠給與的饋贈。)

周還有一個乳母,叫蔣江氏,勤儉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