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官軍鼓譟而進。所有士兵都在鼓點聲的督促下,向前邁步。他們的步伐並不快,甚至比正常人走路的速度還稍慢些許,但這麼多人,都邁出相對整齊的步伐,所形成的一種氣勢卻是相當驚人的。

而且,為了調整步伐他們在邁步的同時,還將手中的兵器沉沉的打點起來,以此來發出整齊的聲響。這種聲響作為鼓聲的補充,在協調軍隊的步調的同時,也形成了一種莫名的威懾力。這種威懾力是對自己的鼓舞,也是對敵人的震懾。

以“咚咚”的鼓聲作為背景,以長劍叩擊盾牌的“啪啪”聲作為協調步伐的基幹,在朱中軍的那一通號鼓之下,張超和李欽引領麾下五十個方陣中的十二方陣緩緩的向前。這十二個反正都是劍盾兵,他們是五千步軍之中的先登之士,是用來吸引敵方弓箭手的靶子。

在戰鬥爆發的之前,朱就對黃巾軍的兵力構成有了一定的瞭解。

黃巾軍畢竟是以農民為主體的起義軍,儘管攻下了不少城市,獲得了不少武裝,可軍中主要的兵種還是以長槍兵和劍盾兵為主,至於更有技術含量的弓手和騎兵黃巾軍中不是沒有,但所佔的比例實在是非常少的。

就以眼下張寶統領的這六萬黃巾軍來說:其中的主力也是長槍兵和劍盾兵,這佔據了六萬人馬中的五萬三;而用以遠端攻擊的弓手數量,大體在五千左右,而剩下的兩千才是黃巾軍的騎兵。

這樣的兵種配置比例,在黃巾軍中已經算得上是相當豪華了。要知道在南陽宛城鬧騰的張曼成部,其十萬人所擁有的弓手和數量也只和張寶眼下所擁有的差不多。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軍隊之中的弓手和騎兵都是需要花大力氣才能培養起來的呢。

要知道一名長槍兵,花個十天半月來進行訓練,也能湊合著使用了。而刀盾手稍微麻煩一些,但個把月的時間也能基本訓練出來。但訓練一名弓箭手,沒有三個月的功夫是不行的。而騎兵,更是沒有一兩年的努力能夠訓練出來的。

黃巾軍的起事實在是倉促了一些,其中的準備有著太多的不足。造成眼下的這種窘境,也就不住為奇了。

這是黃巾軍的軟肋,也是官軍必然會抓住的要點。於是在激烈的鼓點聲中,張超麾下的刀盾兵先行動了。

而在刀盾兵向前邁步走了五十步之後,隨著張超的命令,長槍兵的方陣也緊跟著上前。

至於被留在了最後的弓箭手,則在長槍兵邁前十步之後,整齊的上前三步走,迅速的變幻陣形,將百人一塊的方陣,化為行五列二十的長條,分作五排,拈弓搭箭朝對面的黃巾軍陣營之中傾灑一**的致命的箭羽。

因為是分排輪射,如同後世火槍兵的三段擊一般,連綿不絕的箭矢掠空而過,在較尋常軍陣還要密集上幾分的黃巾軍陣列之中激起了一朵朵絢爛的血花。

血花亮起,生命逝去,在潑天落下的箭雨侵襲之下,黃巾軍計程車兵一片接著一片倒下。儘管黃巾軍中的弓箭手也不停的拈弓搭箭,進行反擊,但無論是精銳還是數量他們和官軍的弓手都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在彼此的對射之中,他們根本沒法給官軍帶去多少壓力。反而在暴露出自己存在的位置之後,遭到官軍弓手方陣的反制。在雙方箭來箭往的彼此交換中,無數的人倒下了,但更多的人還堅持著。

雖然就表面來看黃巾軍遭遇的損失似乎更大一些,但黃巾軍的人數比官軍多了許多,他們憑藉著胸中的一口包含怨恨的氣血,還是比較能夠承受這種損失的。

眼下的情況是這樣的:官軍整體朝黃巾軍壓去,但與行動稍顯緩慢的中軍底陣相比,官軍的兩翼行動更為主動迅速。他們積極的運作,很快就臨近了黃巾軍的軍陣。

此時,黃巾軍的將士們的目光都匯聚到了官軍的兩翼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