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羲和就開始了術數五行實踐'3'?,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已有考證;其二是源於商代後期以來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甲骨文中有很多關於“四方”、“四土”的記載,東、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觀念在商代後期已經形成。這種方位觀念的術數化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完成,如《墨子。貴義》有時序和方位,如《禮記。曲禮上》“行,前朱鳥(雀)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史記。天官書》有對四季天象方位的觀測做記錄。其三,是來源於西周後期以來逐漸興起的“五材學說”,五行最初源於五材,五材則導源於六府。古代有水、火、金、木、土、谷六府主管事務,周幽王之後撤銷谷府,逐漸形成“五材”。《國語。魯語》《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記載,春秋時期,五行基本確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則有五行。'4'?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徵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執行”,

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意味著萬事萬物運動;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云,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

德性論五行學說由道家與思孟學派共同發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隨古本老子出土兩次,其中有明顯的道家成分與子思學派氣息。馬王堆帛書五行和郭店簡《五行》的出土即是證明。(未完待續)

365 五行絕倫 2

理論基礎

創造基礎

我國悠久燦爛的治水文明、青銅冶煉技術、陶瓷燒製技藝都可謂是五行的藝術。她是哲學,在人生上採取的是“順其自然的態度”'3'?。

《出生時間與命運》指出,陰陽是宇宙的基本法則,宇宙間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相互作用而產生,既然一切事物都由陰陽產生,那麼五行作為一種實質性的事物形態,它產生來源也不會例外,也必然由陰陽為基本材料生成。馬王堆帛書《易》說“故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有人道焉。。。。。。”金、木、水、火、土每一行的本質都是陰陽(剛柔)。

陰陽又是怎樣生化出五行的呢?它就是《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為乾、坤、艮、兌、離、坎、巽、震八個經卦,可以構成六十四個復卦,按照出生時間與命運一書的解釋,八個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質:

震為雷的性質為木,位於正東方;兌為澤的性質為金,位於正西方;離為火的性質為火,位於正南方;坎為水的性質為水,位於正北方;坤為地的性質為土,位於西南方;艮為山的性質為土,位於東北方;巽為風的性質為木,位於東南方;乾為天的性質為金,位於西北方。

從八卦中看到,離為火位於正南方,坎為水位於正北方,震為雷位於正東方,兌為澤位於正西方,在這幾個方位中。同五行中的火位於南方,水位於北方,木位於東方。金位於西方的定位是一致的,雖然八卦的性質屬性是以五行的性質屬性為標準劃分的。但這種劃分在充分地說明了八卦的性質和五行的性質有了一種和諧的溶合,特點是八卦中的離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