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文化方面,朱影龍下旨,不管是國內的少數民族,還是附屬與大明的藩屬國(南亞和南洋的一些小國)必須以漢語,有的國家稱為“唐語”定為官方語言,派往大明的使臣不得使用任何所謂通譯,必須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不會的可以派人來學,大明也可以派老師過去教,總之一句話,漢語必須是臣服於大明個藩屬國和在大明國內生活,接受大明統治以及稱為大明帝國公民每一個人的第一語言,至於他們的母語和族語,朝廷並不干涉他們的傳承,學也好,不學也好,但是漢語是一定要學的,不學的可以,剝奪一切公民的權力和應得的土地,送去做勞役!

受到這個強硬政策的影響,西歐各國在與大明貿易逐年擴大的情況下,仰慕東方文化的一些人也開始主動的學習起漢語起來,尤其是與大明做生意的商人,他們幾乎每一個人都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漢語,看著紅毛藍眼珠的洋人說著比自己還地道的漢語的時候,通常都會引起一片驚歎之聲,當然這些驚歎之聲,讓這些洋人們自鳴得意,更加賣力的學習漢語起來。

可以說,漢語已經逐漸成長為這個世界上說的人口做多,影響力做強大的一種語言了,而且它的影響力還在逐步的擴大,可以相像,一個非洲的奴隸來到大明之後,幾年下來,他不僅獲得一塊土地,還把家人都接了過來,生兒育女,說這一口流利的漢語,他們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說漢語,而他們的母語幾乎成為記憶中的一種符號,這不能不說這是一種神奇,也說明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包容力和同化能力!

第十章:扶桑行省(八)

經濟方面,不用說就是萬曆、天啟朝朝廷吏治**到了極致的時候,大明的經濟總量也都是世界第一的位置,雖然沒有人去統計這個準確的數字,但是也沒有人去否認,而現在,隨著大明國力復甦,經濟繁榮,加上朝廷對內政策的寬鬆,自然刺激國內工商業飛速發展,不論是自給自足還是對外貿易都在不斷的變化著,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

紡織業,這是大明目前最大的盈利產業,除了供應國內的需求,每年出口日本、南洋、歐洲等數十個國家,僅僅絲綢一項每年就為朝廷帶來上千萬銀龍元的收入,這在以前都是想都不敢想象的,也造就了數十個織布大

鋼鐵冶煉,這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支柱重工業,是戰略資源,朝廷將礦山收歸國有之後,除一些小礦之外,全部都由朝廷集中開採和冶煉,這樣一來不但節約人力和成本,還節約了資源,冶煉出更好的鋼鐵來,鋼鐵產量逐年增長,除用於軍工的一些需要進一步加工的特殊鋼材之外,剩下的不但滿足國內需要,還大量的出口一些友好國家,賺取大量的外匯,當然這些個外匯自然都是硬通貨,金子和銀子了。

基礎設施方面,雖然跟後世那是不能相比,但在朝廷每年那麼大的投入下,尤其是東部地區,掀起了修路築橋的浪潮,在朝廷的號召下,閒時的百姓們十分積極參與進去,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百姓再愚昧也明白,這路修好了,橋通了,對他們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而修這些都是朝廷掏腰包,不需要百姓一分錢。修路築橋的百姓朝廷還管飯,還有工錢,這等好事,那是以前想都沒有想過的,自然是積極性高漲,幾年下來,東部沿海地區的路況是大大的改善,交通運輸也比以前順暢的多了,以前四五天地路程。現在只需要一半,對做生意行商和出門遠行的人來說那是個巨大的欣喜!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郵政,郵政自從改革之後。不但很快扭虧為盈,而且在改革中不斷創新,如今普通百姓也都能透過郵政系統給遠方的親人帶去自己問候,老百姓們不用再擔心得不到遠方親人的訊息了,只需要購買一張“郵票”的東西,貼在專門發售的信封上,然後寫上遠方親人的地址。林雷裝上寫好地信件。封上封口,投到那個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