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道:“張居正,這寶貝是那裡來的?”居正道:“臣該萬死!這寶原來是外國送與臣的,臣該進上才是。但臣想萬歲宮內異寶甚多,故未曾奏聞。臣該萬死!”皇爺道:“既是外國送與先生的,赦卿無罪。”

陳三枚又奏道:“臣往荊州搜寶,又有張華蓋四子張嗣修蓄養士兵。家將沈勇,手下有幾千兵馬,霸佔嬰山,搶奪人家子女,擄掠百姓錢財,縱橫無忌;又在路上興兵搶寶。張嗣修實有謀篡之心,望萬歲速拿解來京審問,則天下蒼生鹹感陛下隆恩,永保太平之樂矣。”萬歲道:“據卿所奏,有何憑據?”三枚道:“其夜,賊眾將臣搶上嬰山,捆綁囚禁,待來朝送至張府處死。幸有荊州難婦邱孫氏,被賊搶掠在山,守節不辱,困在寨中。她憐臣被困,盜取鑰匙放臣。臣就與她同奔至荊州,見了理刑孫成,送她回家。我主若問憑據,只須調邱孫氏來京審問,便知不是臣冒奏。”皇爺聽了,想道:“張居正果然不法。”

便道:“知道了,不必再奏。難得卿搜寶有功,加升大理寺少卿,更兼吏部事務;周卿加為刑部主事。”二人謝恩。

海爺又奏道:“嬰山賊將沈勇,招集人馬,恐有反亂之事,宜敕荊州文武起兵征剿。再宜孫成見駕,審問張嗣修謀逆。”

皇爺即命兵部:“行文到荊州,著孫成會同總兵等官協力征剿。還有邱孫氏貞節可嘉,封為智義夫人。再傳聖旨一道,將張府門前下馬牌打碎,內監召回京都。孫成加為都察院,仍管荊州理刑事。”海爺又奏道:“張居正法該抄族,陛下若不忍加罪,亦當暫禁天牢。倘其楊家將兵馬一到,將他獻出,可保國家無事。”皇爺道:“京都城內,九門外城,速撥兵將把守,再撥兵馬司帶羽林軍一千,圍住張居正府第,不許私放一人出城。該地方管守房屋,不許運動家中什物。張先生暫且告假,隨班上朝。”

張居正又奏道:“臣為國家效力二十餘年,望我王開一線之恩,赦臣還鄉。”海爺忙奏:“聖旨已下,不必違逆。”即此退班,皇爺起駕回宮,百官退出。張居正行至午門,深深打躬道:“老千歲、海大人,犯官全仗二人周旋,留些體面。”

二人只做聽不見。

徐千歲至府,立刻差撥家將,將張居正前後門把守,不許放張家父子私自出去,並家人搬運物件。須要小心嚴守。

海爺回府,寫了書信,差人齎至荊州,交與孫成。孫成將書一看,乃是通知京中張家敗露之事,預先密令孫成關防張府脫逃寄頓等情,另有聖旨在後。要知後事如何,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回 乳孃府下馬牌推倒 皇都城無敵將團圍

乍榮乍辱一生身,好是鷦鷯暮與晨。

燕北忽傳烽火急,只因除暴救黎民。

那日孫成接到海爺書信,正在預防張府,忽報聖旨來到,孫爺忙令安排香案,跪下宣讀。

詔曰:張華蓋頗有過失。將內監召回京師,乳孃府前下馬牌即行除去。荊州理刑為官清正,加封,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仍管理刑之事。即會同武職,征剿嬰山一帶地方土賊,並審明張嗣修不法之事。事定之日,回京見駕。荊州邱孫氏,貞節可嘉,敕封為智義夫人,著地方官立匾旌賞。欽哉,謝恩!

孫成謝恩已畢,即差人將張府下馬牌打碎,趕去八員內監。

又做成匾額,同府縣官到邱家懸掛。

次日孫成坐堂,監中調出張二子。兄弟二人,每人先打四十大板,然後問道:“張嗣修,你招兵買馬,謀為不軌,速速招來。如再不招。左右取夾棍伺候!”嗣修受刑不過,只得招道:“呀呵!公祖大人,只因當年有個江西客人,善曉風水,更知麻衣相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