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聰達眼睜睜看著詹姆斯脫下球衣離開球場,內心的情緒很是複雜。

這個賽季開始,詹姆斯再沒有和閔聰達有過聯絡,一個電話都沒有打。

在全明星賽上,兩人有過照面,詹姆斯只是禮貌性的點頭問好,連聲招呼都沒打。

可見兩人的關係已經降到了冰點,詹姆斯再不像當初那樣信任閔聰達,將他當做精神上的“老爹”了。

當然,閔聰達也不想做人的爹,在他看來詹姆斯是個很不錯的人,雖然輿論上他的爭議很多,但公眾形象和私下形象還是有區別的。

對詹姆斯閔聰達心裡是有愧疚的,畢竟當初自己編了那麼多話其實是為了誤導詹姆斯,讓他不要去熱火,讓他不要來快船。

如果當初詹姆斯去了熱火,或許2012年的總決賽,詹姆斯是可以擊敗快船的,那閔聰達和快船的命運或許也會隨之改變。

可惜沒有如果,閔聰達後來盡力去彌補,幫助騎士隊重建,給他們選好的球員,好的教練,在精神上鼓舞詹姆斯,希望他做一個可以被擊敗但不能被毀滅的男人。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他們連續兩年倒在了東部決賽,這是詹姆斯第四次死於“抱團”球隊之手,他內心的憤懣可想而知。

此時,巴克萊中心已經是一片歡騰,銀色的綵帶從高空落下,籃網球員們擁抱在一起肆意慶祝著,他們戴上了象徵分割槽冠軍的鴨舌帽,在球迷們的歡呼下,捧起了銀色的分割槽冠軍獎盃。

對一支歷史不算輝煌,最好成績就是進入總決賽的球隊來說,能夠拿到分割槽冠軍已經是一種成功。

老年四巨頭能在季後賽有這樣的表現,已經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俄羅斯老闆和籃網管理層的大手筆,已然得到了超值的回報。

科比站在球員們的正中央,面帶微笑舉起了手中的東部冠軍獎盃,和09年、10年時那種必須拿下總冠軍的殺氣騰騰不同,科比的表情淡然了許多。

人在經歷了不同的階段不同的事情後,會有不一樣的心態。

24歲的科比,30歲的科比,34歲的科比,對待冠軍,對待勝利,已經有了不一樣的態度。

24歲的科比最純粹,要名,要利,要勝利,所有的年輕人都這樣。

30歲的科比最憤怒,一心要拿回自己失去的東西,要證明自己,這是一個男人想要實現自我價值的階段。

34歲的科比變得平和,他希望在籃球上尋求突破,去觸控自己未曾到過的境地,這是歷經千帆後的心態。

對於科比而言,去年夏天離開湖人的決定無疑是非常重大的,改變他籃球生涯,甚至未來歷史評價的一次離別。

這是一次老驥伏櫪式的奮起,這一年他做出了很多改變,接受了許多意見,用全新的打法去獲取勝利,去解決問題。

科比知道,如果自己一直留在湖人,是很難做出改變的,哪怕他有心去改變,隊友會不習慣,球迷會不習慣,管理層會不習慣,他自己都會不習慣。

只有去了全新的球隊,和新的隊友,新的教練,在新的戰術體系下,他才有足夠的動力變化,成為全新的科比-布萊恩特。

“謝謝,謝謝布魯克林的球迷,讓我們總決賽再見,我想我能為籃網,為布魯克林帶來一座總冠軍獎盃!謝謝!”

科比最後拿著話筒向全場球迷做出承諾,要為布魯克林帶來一座總冠軍獎盃,現場球迷們為科比歡呼,大家內心都充滿了希望。

當然,理性的人心裡都清楚,總決賽面對快船實在是太難太難了,一如2002年籃網在總決賽面對湖人那樣,實力差距過於明顯。

所以大家都拼了命在拿到東部冠軍時狂歡,能高興一天是一天,進入總決賽已經超額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