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打騎士拿下29分,成為了當天nba的第二大新聞。

第一大新聞是有流言,快船總經理斯瑪特被槍擊打死……

當然,快船方面很快闢謠,羅伯-瑞切萊聲稱,這完全是子虛烏有的傳言。

這則傳言導致第二天上午閔聰達開啟手機後,鋪天蓋地的短訊息和電話打過來。

據說某些球隊差點開香檳慶祝。

聯盟前任總裁大衛-斯特恩親自電話慰問,詢問閔聰達的身體狀況。

在得到閔聰達沒事的訊息後,斯特恩和聯盟辦公室都鬆了口氣。

倒不是說和閔聰達感情多深,而是nba聯盟實在是禁不住這些糟心事的折騰了。

斯特恩印象裡nba這麼糟亂,還是在上世紀70年代。

可那時候不僅nba亂,整個美國都是亂七八糟,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的。

現在21世紀,球員們各個都成了大富翁,大家都過好日子了,可別不知足再出什麼災禍。

當然,斯特恩心中也覺得奇怪,自從閔聰達成為快船總經理後,各種亂七八糟的事就沒停歇過,他自己差點都死了。

不用說了,這貨肯定是個災星。

讓他在心理醫生那裡好好調理、治療吧。

閔聰達遭槍擊的流言很快就散去,成為人們茶餘飯後一點小小的談資。

但“林書豪”,“傑米-林”這個名字,開始逐漸闖入人們的視野中。

擊敗騎士拿下29分,在很多人看來不過是一次角色球員的爆發而已。

這樣的情況在nba歷史上並不罕見,每年都會有角色球員在某場比賽異軍突起。

但他們很快就會銷聲匿跡,成為板凳席上平平無奇的一員。

畢竟,凡是能進入nba的,沒有一個是弱者,很多人只是缺少一個機會。

抓住某些機會,狀態好爆發一場,是非常正常的。

就在人們以為林書豪風光了一場,下一場就會打回原形的時候。

2月10號,快船客場挑戰費城76人隊。

林書豪第一節替補登場,率領球隊一波10:0的進攻高潮確立了優勢。

林書豪在這波進攻高潮中砍下5分,送出2次助攻,每一分都和他有關係。

泰倫-盧堅持讓林書豪多打,減少了費舍爾的登場時間,後場哈登、庫裡、林書豪三人輪換。

結果,快船的進攻如同潮水一般綿綿不絕,彷彿沒有盡頭一樣,從頭到尾一個節奏,就是拿球猛攻!

可以這麼說,林書豪一個人把快船的進攻節奏提升了一個檔次。

他不是庫裡那種靈巧的無球跑位者,也不是哈登能慢下來打陣地的組織高手。

林書豪必須要跑起來,拿著球不知疲倦的奔跑。

他在場上的攻擊慾望非常強烈。

他屬於大號控球后衛,雖然是亞洲人,實際上同位置的黑人、白人小後衛,抵擋不住林書豪的衝擊力。

本場76人的控衛是朱-霍樂迪,和庫裡、哈登一樣同為09級新秀。

之前但凡和快船有比賽,霍樂迪打庫裡都會佔據上風,就是因為他非常強壯,可以用身高、力量去糾纏庫裡,攻擊庫裡,讓庫裡非常難受。

可是這一場,林書豪登場和霍樂迪對位,擋拆後殺內線,霍樂迪竟然擋不住。

第二節,霍樂迪被林書豪一連突了好幾個,要麼被上籃得手,要麼就是犯規送林書豪上罰球線。

林書豪這種起步莽的打法,對手一時間還真摸不著頭腦。

上半場,林書豪砍下了11分,送出4次助攻,快船66:60領先6分進入第三節。

第三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