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

可惜的是鐵蛋沒能留下活口,不過長孫無忌倒也沒有怪他,畢竟多虧了鐵蛋這些人才保住了性命,如今只有馬文信才是突破口。

遇上了這樣的事情,長孫無忌不敢讓商隊在此地久留,刺客可以來一次就會來第二次,而且程處亮回來之後與他說了這幫突厥匪徒的怪異之處長孫無忌更加肯定這是一次早有預謀的刺殺。

如此一來想要走到高昌已經不是易事,只有儘快趕到前面的邊鎮然後派人回長安朝李二說明情況,到了邊鎮就有大唐的駐軍守衛,商隊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連續三日的趕路,大家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膽,好在王翔提供的望遠鏡可以讓商隊隨時注意到遠處的動靜,在看到懷遠鎮的城牆時大家終於鬆了一口氣。

懷遠鎮雖然只是一個小鎮,但是由於地處邊境所以城牆建的很高,還有兵士在上面巡邏,看到商隊靠近立刻就有人過來盤查。

長孫無忌出示了身份令牌,沒過多久邊鎮守軍將領親自過來迎接。

守軍將領是個滿臉絡腮鬍的大漢,叫張奎山,聽說長孫無忌來了連忙出來迎接,像他這樣的邊鎮將領基本上是沒有機會見到長孫無忌這樣的大人物的。

長孫無忌與張奎山說了路上遭到突厥刺客的事情張奎山的臉色頓時就難看了起來,司空大人被人刺殺可不是小事,還好沒出事,否則的話他這個邊鎮將領也就算是當到頭了,弄不好還有牢獄之災。

給商隊的人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張奎山又安排了一隊兵士護衛他們的安全,至於在外流竄的突厥匪徒他也是無能為力,畢竟他手上兵力有限,派出去的人少了起不到效果反而容易折損在突厥匪徒手裡,派的人多了鎮上的守衛就空虛萬一被人乘虛而入那就罪過大了。

長孫無忌並沒有指望張奎山拿下那些突厥刺客,他親筆書信一封讓張奎山派人快馬送往長安,並且讓他加強鎮上的守備,他隱隱有種預感,或許懷遠鎮也不安全。

張奎山並不清楚長孫無忌的擔憂,在他看來懷遠鎮周邊雖然有些蟊賊,匪徒之流,但是懷遠鎮城牆高大,守備資源充足,就憑那些蟊賊匪徒是不敢進犯的。

商隊的人這幾日連續趕路早就疲累不堪,草草吃過張奎山讓人準備的飯菜便都休息去了,只有長孫無忌,程處亮還有王翔幾人沒有休息。

此時的馬文信完全一副落魄憔悴的模樣,看不出一絲洛陽四大才子的影子,接過王翔遞給他的一碗飯菜大口大口的吞嚥起來,他知道吃完飯肯定有很多問題等著自己。

第八十七章 死裡逃生的馬文信

到了這個時候馬文信也沒有什麼好隱瞞的,老實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原來他離開長安後並沒有回洛陽,洛陽四大才子的名頭是好聽,但是馬文信的家境並不好,原本以為到了長安可以出人頭地,卻沒想到傳言中求賢若渴的魏王和想象中完全不同,繼續在文學館待著也沒有出仕的希望。

和他一道離開文學館的洛陽學子都是出身寒門,苦讀十多載家中早就一貧如洗,若是如此回去他們實在是沒有臉面。

幾人商議了一下便跟著一個學子在長安城的朋友一起做買賣,在大唐做買賣是會被讀書人看不起的,並且會影響到以後的仕途,不過他們並不是在大唐做買賣而是與西域交易並且每次獲利都非常豐厚所以馬文信才決定跟著試一試。

因為通曉幾種西域語言所以馬文信每次都能分到更多的錢財,前幾次交易都很順利,嚐到了甜頭的馬文信便改頭換面一直做了下去。在他看來等到日後攢夠錢了便洗手不幹,別人也不會知道他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誰知就在半個月前他們的商隊遭遇了突厥匪徒的襲擊,原本以為必死無疑,卻沒想到突厥匪徒並沒有殺他們而是把他們全部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