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資本家!工人們卻並不恨他娃,要想掙錢多全靠自己多幹活幹好活。

產量上去了也有麻煩了,現在上海大中華火柴公司從劉鴻聲劉老爺子到一般管理人員,看著大中華城中間的大壩子上堆積如山的火柴包裝箱有喜更憂:老天爺!這一月產量相當於以前的兩年,怎麼賣的出去啊?!

說起來,三四十年代,中國火柴市場上競爭很是激烈的,主要是瑞典、丹麥等大火柴廠商出產的洋火充斥中國市場,使國產洋火幾乎少人問津。可以說,火柴的市場是有的,而且還十分巨大。

你想嘛,一盒子火柴二十根裝,又是家家戶戶的日常必備的生活必需品、消耗品:點個火生個爐子抽根菸打個亮片,幾乎都離不開。二十根裝的一盒火柴說不好聽點,能用一天不哦?!

家庭主婦們家務需要就不說了,遇到起像重慶城那些抽旱菸杆的老爺子們,常常是吸吸滅滅的,一杆旱菸不點上五六次都抽不完(各位看官不知道吧,筆者爺爺留給他這個嫡長孫子的傳家寶就是一杆兩尺多長的翡翠旱菸杆!?東西是好東西,不敢抽,旱菸太嗆人了。再說在這個時代抽那玩意,要被別人當做從過去穿越來現代的老古董),哪個一天不用上幾盒火柴。

就是像周大少團長這樣子抽菸卷的,一天二、三盒煙,也得用上幾盒火柴。重慶城,可以說哈,只要是嘴角冒點鬍子茬茬的男人,基本上都是煙、酒、茶全來!所謂之“不會菸酒茶,不能當爸爸”嘛。

整個四川又有好多人,大概是全中國四萬萬同胞的八分之一,這就是五千多萬人。上海大中華火柴公司現在一月的火柴產量也就僅僅夠這四川五千萬人一人用一盒的,火柴賣不出去?火柴市場大著呢,這點產量哪裡夠喲!

聽了周大少團長一通分析,眾人信心增加了不少。對於營銷高手周大少團長來說,接下來的幾招簡單而且新奇:

第一充分利用報刊雜誌廣播等大眾傳播媒介,大造輿論,創造出“中國人就用中國火柴”,“用國貨火柴就是愛中國!”的社會氛圍。

至於那像宣傳百花油時用過的鋪天蓋地的小廣告又是粉墨登場,貼的甚至連小鬼子佔領的淪陷區的大街小巷都是:

號稱當時的“三躲不起!”,那三躲不起,小鬼子的“仁丹”,周大少團長的“百花油”、“美麗火柴”!

後世人們笑稱:早在1938年底,周大少團長的“百花油”和“美麗火柴”就已經收復了中國半壁河山。

第二,周大少團長把西南畫院的那個出身於洛陽畫牡丹的丁畫家院長喊起來,讓他組織西南畫院的藝術家們重新設計火柴盒面的貼花,原先的那個太簡陋了:幾筆簡筆畫再加幾個字“美麗”火柴。賣相太差了!

於是專工山水的畫家拿出了祖國各地秀麗奇美的山河集錦,專工仕女的畫家拿出了四大美女、十二金釵……甚至連畫小人書的一個叫邱素美的畫家乾脆推出了《三國演義》、《水滸傳》各一套。

這些火花設計拿給劉鴻聲等人看了,那是讚不絕口,這些火花太美了!簡直是美不勝收的藝術品啊。眾人甚至有點覺得當火花貼在這一分錢一盒的火柴上是不是有點暴殄天珍了!?

不僅把“美麗”火柴打扮得實至名歸,周大少團長還透過各地報刊雜誌滿世界的嚷嚷:

凡收齊上海大中華火柴公司的“美麗”火柴火花之《水滸傳》中的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