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迷信、常常鬼呀魂的講講。所以,林蘭覺得自己的童年被一股陰森森的冷氣所包圍。
林蘭的父親由於工作關係,只能半個月左右來鄉下一次。年輕、健康、文雅的父親對林蘭來說像陽光,充滿了溫暖和喜悅。父親細膩的愛也成了林蘭無以復加的渴望。父親對童年的林蘭來說意味著愛、快樂、幸福。所以,林蘭在整個童年時代對父親的依戀非常之深。
在林蘭五六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曾給她梳過一次頭髮。這是她記憶中與父親最親密,最溫馨的一次接觸。從此以後“再給我梳一次頭髮、再給我梳一次頭髮”就成了林蘭心底裡喊不出的熱切的渴望。
為了能早一點見到,林蘭小時候常常一個人到村口的路邊等著接她的父親。常常一站就是幾個小時。似乎一年四季都等過。遠遠地看見個人影,就以為是他(其實心底裡盼望,千萬、千萬是他)。等到那人一走近就會發現不是的,於是就再盼、再看、再希望、再失望。有幾次林蘭以為一定是了,就向那人風一樣地跑過去,或心裡充滿著羞澀的狂喜。可是結果幾乎總是失望,又不是,又不是。這種等待、希望、困惑、祈盼、失望幾乎成了林蘭童年情感生活的重要內容。
“現在有人撫摸我的頭髮,我還會微微有心跳的感覺,但我已知道這種感覺實質是什麼。所以,心思很清明,不再有意亂情迷的困惑與痛苦。解開了這個情結,那種江海氾濫般狂烈的感情突然就像退潮一樣地消失了。”
大多數女孩的潛意識都壓抑了一份對父親深深的感情。這份濃濃的感情像個暗影投在他們成年後與異性的親密關係之中,它使很多女孩不能清楚地看到與戀人情感的真相。也許戀人的某個行為,某個性特點,甚至某個習慣喚醒的只是她們自己對父親的空空的愛意,而不是對眼前這個異性的情感。可她卻誤以為自己愛上了他。有時,可能是能對之產生美好愛情的異性,由於很多女孩自己的戀父情結的影響,使她反而覺得自己對對方愛得並不深。或者說“找不到感覺”。簡單地說“戀父情結”有可能使她們愛上不該愛的人,或拒絕可以給她們帶來幸福的人。
每個人都有潛能識別出哪個人才是值得自己愛的異性。只是人人都會被這樣、那樣的“情結”所困擾。對“80後女孩” 而言“戀父情結”也是她們情感上重要的誤區與迷惑。
而我們傳統文化及長期以來的教育,使這部分女孩對自己的這種情感有犯罪意識、潛意識裡會背上“*”的包袱,統統羞於啟齒。其實這類問題應透過心理分析,理性地瞭解這個被壓抑的潛意識內容──“戀父情結”,有關情感的明智抉擇才有產生的可能,相應地情感的培植與建立。
31、我想有個家
明天,是齊晶的生日。接到母親從幾千裡以外的家中打來的電話,她的心裡酸酸的,也熱乎乎的。二十八了,還沒成家,二十八了,媽媽還把自己當成個孩子看,“想吃什麼,買點什麼。”
齊晶什麼也不想吃,她只想有個家,象媽媽一樣,對自己的孩子,也讓自己的孩子因為自己而無限溫暖。
齊晶容顏姣好,品行端正,可為什麼三次戀受都以失戀告終呢?用她媽媽的話來講“或許就是品行太端正了”。
“哪個少女不懷春”,同許多姑娘一樣,齊晶從少女時期就開始編織自己的愛之夢。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她在二十二歲那年發現了夢中的男主角盛剛。盛剛的個頭,個頭挺拔,行為風雅,是剛分到公司的技術員,團市委搞知識競爭,公司選派了齊晶和盛剛去參加。在齊晶那間廣播室裡,他們經常一起背題,相互提問。在一個雨夜,盛剛定定地望著齊晶,輕輕地吻了她的頭髮,齊晶溫暖極了,心情也和窗外的雨一樣飄飄灑灑。
他們相愛了。愛得發狂,恨不能朝夕相處,一個週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