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的二十個常設師團(近衛第二師團加上一到二十師團,缺十三、十五、十八師團,後來又恢復了十三和十八兩個特設師團)和十個預備師團(第一零一至一一零師團)和訓練水平和士兵和戰術素養確實很高。
日本士兵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受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甚深,大部分士兵若是戰敗,基本上都會在戰場上陣亡,我軍只是到後來抓到的日軍俘虜這才越來越多。不過日軍的這些主力師團現在大多不在中國境內,原來的主力師團第五師團和特設十三師團被全殲,一零三和一零五師團被打殘,剩下的我方打敗的日軍都是屬於一些乙種師團和丙種師團,象我軍在臺北全殲的三三一師團竟屬於丁種師團,其戰鬥力確實極差。
也不是所有的日本鬼子都不怕死,象以大坂的小商販為主組建的第四師團和名谷屋市民組成的第四十四師團打仗來也是有名的“衝鋒在後,逃跑在前”,第四師團當初在進攻海參崴之戰時還有過全師團百分之七十的人在出發前一夜“突然病倒”的“光榮戰史”,在日本的歷次作戰當中,第四師團都以建制儲存得最完整得以出名,以至於後來日本軍部實在丟不起這個人,乾脆將這兩個師團留守後方,輕易不會讓其出戰。
日本的大部分鋼鐵都被用來製造軍艦,陸軍的裝甲車輛本來就少,日本的坦克被我軍的官兵戲稱為“鐵皮罐頭”,有時連20毫米高射機槍都能輕易擊毀日軍的九三式輕型坦克,想一想它們的“大和”號420毫米的裝甲,主炮塔裝甲竟達到近700毫米,讓人很難理解這種裝備最多12毫米裝甲的坦克和裝備700毫米炮塔的軍艦都是由一個國家設計生產出來的。其中的巨大差異讓人禁不住懷疑日本人是不是有點神經錯亂!
此時日本陸軍在滿州集結了大約一百一十萬的陸軍,五十七萬的偽滿州軍和三十三萬的新羅僕從軍,企圖集中兵力,在東北一線與我軍進行一場決戰!
抗日戰爭篇 七五、法國“流浪艦隊”
(各位讀者大大,阿三想讓我進宮服侍娘娘,魏忠賢想讓我練《葵花寶典》,請你救救小生,有票的多投啦!!)
此時,德國差不多已經佔領了整個歐洲,素有歐洲大陸第一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成功拖住德軍四年之久的法國陸軍,在二戰中僅支撐了50作天就放棄了抵抗,於共和三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上午,在巴黎郊外貢比涅森林地區法軍總司令福希元帥的專車上與德國代表團簽訂了《德法停戰條約》。
根據雙方的停戰協定,法國將大半的法國領土,所有大西洋岸的口岸基地,重要的工業和富饒的農業區交給德國佔領,而法國維希政府只保留南部法國與法屬非洲的殖民地由貝唐領導的維希政府管理,並不得與德國為敵。
針對法國海軍,協定第八條更是直接規定:法國艦隊除為了保衛法國殖民地利益及維希控制的領土而留置那一部分外,應一律“在指定的港口集中,並在德國或義大利監督下復員或解除武裝。”海德勒之所以沒有直接徵用法國的海軍力量,一方面考慮到法國民眾非常強烈的民族感情,另一方面,大片的法屬北非的殖民也需要力量去防守。與其自己派兵,不如讓法國人自己來守。他並不害怕維希法軍投降盟軍,國為他手裡握有重大的砝碼,那就是留給法國人自治的半個法國疆土。根據這條協定,法國海軍主要集中在土倫、阿爾及爾、奧蘭港和卡薩布蘭卡等幾個港口。
法國海軍在《馬賽防止海軍軍備競賽條約》中取得了三十七萬總噸位的製造限額,可是由於一戰後法國的經濟受到嚴重損害,根本無力製造出這麼大數量的軍艦出來,法國的海軍發展一直受到經濟方面的制約,其總噸位一直沒有超過十萬噸。
在中華四十六年法國海軍的靈魂人物――海軍上將弗朗索瓦的上任給法國海軍帶來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