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取代路國在東北的地位。
而路斯帝國此時正爆發內亂,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資本主義社會黨建立起新的政府,從而推翻了統治了路國三百多年的來曼諾夫王朝。
然而,社會黨的統治地位並不穩固,外有各種想復辟王朝的軍隊虎視耽耽,內部布林克黨也對它們失去的權力不滿。內憂外患的路斯帝國如今已是風雨飄搖,江河日下。
日本人趁火打劫,這時提出了要求路國全面退出東亞勢力的要求。
中華四十四年二月,日本政府對路斯帝國發出通告,要求路國撤出新羅北部和國滿州境內的所有軍隊,並承認日本國為新羅王國的“保護國”,同時將遼東半島的租借權宜無償轉讓給日本。
這種無理的要求是侵略成性的路國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雙方的談判沒有任何結果。
二月六日,日本向路國政府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日路兩國的外交關係。
與此同時,日本聯合艦隊在司令官東鄉八丈海軍大將的指揮下秘密出發。二月十日夜,日本聯合艦隊的四艘潛艇偽裝成路國潛艇,偷偷潛入港內,向停泊在港內的路國軍艦接連發射了十六枚魚雷,偷襲了停泊在中國旅順港內毫無準備的路國太平洋艦隊,但只擊傷了路國“列特維佔”號戰列艦和“車沙列維奇”號、“普拉達”號巡洋艦,並沒取得多大戰果。與此同時,日本巡洋艦隊襲擊新羅仁川,路國巡洋艦“弗良哥”號與炮艦“高麗人”號在經過激戰後,逃入港內,為避免被俘被迫自沉。二月十二日,日路兩國政府分別相互宣戰,日路戰爭正式開始。
此時,日本的經濟實力居世界首位,陸軍兵力八十三萬人,海軍擁有各種遠洋作戰艦船三百二十一艘(一百一十二萬噸),而路國在遠東的駐軍大約為陸軍三十五萬人,其太平洋艦隊各種大型水面艦船五十二艘(二十六萬噸),分別駐紮在旅順港和海參崴。
這樣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竟然在中國的領土上為了爭奪霸權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而北洋政府此時卻不顧我國東北地區民眾的死活,宣佈“中立”,任由兩國軍隊殘殺我國無辜的百姓。
我則通電對兩國在我國東北進行的戰爭予以聲討,對兩國任意踐踏中國主權的行徑表示極大的憤慨,這讓我在國民面前的形象又得到了大幅提升。
既然阻止不了這場戰爭,我們怎麼也要在這場戰爭中最大地獲取利益。
於是,我命令人民軍情報局局長廖祖茗,著即電令情報局在北方、新羅、日本的情報部門加大搜集情報的力度,密切關注日路雙方戰爭的形勢。
路國社會黨政府此時也不能輕易退讓,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本就不太穩定的政府馬上崩潰。於是命令將西來亞軍團火速調往中國東北,同時,命令其波羅的海艦隊第一分艦隊四十二艘軍艦和黑海艦隊第三分艦隊的二十一艘軍艦迅速趕往海參崴和旅順港,支援路太平洋艦隊。
同時,日本第一軍黑木軍團七萬人於新羅的仁川開始登陸,然後迅速北上。
這樣戰爭一開始,路國太平洋艦隊就遭到封鎖,這使得日軍可以安全地從海上從容登陸。
我其實關注的是如何使這場戰爭能持續的更久一些,從而使日本能夠遭受更大的損失。其實戰爭的結局早已註定,路國失敗只是早晚的事。
日本現在擁有四十六艘戰列艦,其中六艘是這兩年剛剛建造的新式“金剛”級戰列艦,排水量達到了令人吃驚的三萬三千噸,四座雙聯裝十四吋四十五倍口徑的主炮,十四門單裝六吋副炮,也使得它有較強大的火力。
這些新式戰列艦的最大優勢還在於它們的速度,十萬六千馬力的主機功率使它們的最高航速達到了近二十六節。
不過,日本方面能調至本土附近參加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