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楊應麒微笑道:“南朝諸公的才具,大哥與我心裡有數。天下姓折也罷,姓趙也罷,都不妨賢能者居宰輔之位。君不見我大漢朝堂之上,州縣之中,半數是舊宋士子麼?”
劉豫心有所悟,只是不敢介面。他回去後仔細琢磨,覺得漢廷根基一時難以動搖,又猜不透楊應麒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底牌沒打,便不敢再小覷漢廷。再則楊應麒言語中已露出招攬之意,暗示無論宋廷前途如何都不會影響自己的富貴,那相當於是給他預留了一條後路,心裡便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對趙宋的前途便不如何憂心了。
不久出使事畢,劉豫告辭南歸。入了宋境後快馬加鞭,趕往建康。這時宋軍尚在邊境上徘徊,建康群臣望了他多時了,就要等他帶來北面情報,好決斷接下來的大事。
劉豫到了建康,先在朝上說明路上見聞,大宋群臣聽說塘沽如此民氣,都感北侵之事不可妄為,否則必有後患。
朝見畢,劉豫又入偏殿,單獨向趙構面陳在小延福園的見聞。趙構聽了不禁又憂又疑,說道:“若照卿家所言,北朝在折彥衝離開後家底還是不可小覷。要不然如何敢對夏人如此強橫?又前線回報,漢軍在黃河的佈置均未曾動,看來折彥衝北上,並未調走南路兵馬。加上兩河民心向彼,恐怕我們就算北上,也難有所成。”
劉豫聽趙構這樣說,就知道他在打退堂鼓了,便順著他的意道:“陛下所言極是。萬一漢軍真能抵擋四家聯手,那我們便是惹火上身。便是我進軍順利,亦有一慮。”
趙構便問何慮,劉豫道:“從那楊應麒的暗示看來,如果我們進逼山東,他抵擋不住時,恐怕會在山東扶立……”說到這裡壓低了聲音道:“道君太上即位……”
趙構駭然道:“他不至敢如此吧!”
劉豫不便介面,但那邊趙構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楊應麒若覺得守不住山東,便舍著割裂齊魯之地,扶立趙佶或者趙桓為宋帝,那時他趙構如何自處?就算宋軍進入齊魯的兵將能接管山東全境,但這些兵將到時候會不會反過去向他的父兄效忠呢?
趙構沒把握。雖然現在不給漢廷雪上加霜,也許往後就再沒有機會了,但他琢磨到最後,還是決定不冒這個險。
楊應麒要錢,就給他吧。眼下最重要的是穩住內部,收拾收拾那些跋扈的邊疆軍閥,收拾收拾那些緬懷他父兄的舊勢力,只要自己在東南的統治基礎夠牢靠,那就算折彥衝成功凱旋,自己也還有機會和他劃江而治。( )
第三一八章 大漢軍心(下)
楊應麒在宮中對李永奇所說的一番話已經讓西北兵將對中樞歸心。要知道,麒麟相公可不是一個弱勢的宰相,相反,他的威權是很重的,但他卻給了劉錡、種彥崧等以極高的信任和自由。
“夏邊戰事,由你全權節制!陝西秦鳳守不住,我許你們撤過黃河;河東再守不住,我許你們撤過太行山!”
中樞的信任到了這份上,劉錡還有什麼說的?難道他還真能帶著軍隊撤到河東、撤到河北不成?所以他接到命令後便召集諸將,先公佈了中樞的命令,然後道:“從今天開始到陛下凱旋,我不再領一分軍餉!每日到軍營和底層士兵同吃同睡!我不要求你們也這樣做,不過我卻不想看到你們打敗仗!更不打算真的撤到河東、河北去!別說河東!就算是長安,嵬名察哥要過去,也得踩著我的屍體過去!”
嵬名察哥猶豫了,他忽然現自己當初的決定也許錯了!因為這天他聽到了一個訊息:漢軍西北兵將,從上將軍以至於底層兵卒都自請削減一半的軍餉。嵬名察哥聽到這個訊息後忍不住顫了兩顫對監軍嵬名仁禮說:“從古到今,沒聽說兵將有這樣的決心還會打敗仗的。這樣的軍隊如果只有幾百人也就罷了,如果有幾千人就很可怕了。可漢軍西北還有十幾萬大軍,這怎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