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經度。求赤道經緯度,用弧三角形,以星距黃極為一邊,黃赤大距為一邊,本年星距夏至前後為所夾之角,求得對星距黃極邊之角。夏至前用本度,夏至後與周天相減用其餘度。自星紀宮初度起算,為各恆星赤道經度。又求得對原角之邊,與象限相減,餘為赤道緯度。減象限為北,減去象限為南。

求中星,以刻下分為一率,本日太陽實行與次日太陽實行相減餘為二率,以所設時刻化分為三率,求得四率,與本日太陽實行相加,得本時太陽黃道經度。用弧三角形,推得太陽赤道經度,以所設時刻變赤道度一時變為十五度,一分變為十五分,一秒變為十五秒。加減半周,不及半周則加半周,過半周則減半周。得本時太陽距午後度。與太陽赤道經度相加,得本時正午赤道經度。視本年恆星赤道經度同者,即為中星。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二十四

時憲五

△康熙甲子元法下

月食用數

朔策二十九日五三0五九三。

望策十四日七六五二九六五。

太陽平行,朔策一十萬四千七百八十四秒,小餘三0四三二四。

太陽引數,朔策一十萬四千七百七十九秒,小餘三五八八六五。

太陰引數,朔策九萬二千九百四十秒,小餘二四八五九。

太陰交周,朔策十一萬0四百十四秒,小餘0一六五七四。

太陽平行,望策十四度三十三分十二秒0九微。

太陽引數,望策十四度三十三分0九秒四十一微。

太陰引數,望策六宮十二度五十四分三十秒0七微。

太陰交周,望策六宮十五度二十分0七秒。

太陽一小時平行一百四十七秒,小餘八四七一0四九。

太陽一小時引數一百四十七秒,小餘八四0一二七。

太陰一小時引數一千九百五十九秒,小餘七四七六五四二。

太陰一小時交週一千九百八十四秒,小餘四0二五四九。

月距日一小時平行一千八百二十八秒,小餘六一二一一0八。

太陽光分半徑六百三十七。

太陰實半徑二十七。

地半徑一百。

太陽最高距地一千0十七萬九千二百0八,與地半徑之比例,為十一萬六千二百。

太陰最高距地一千0十七萬二千五百,與地半徑之比例,為五千八百一十六。

朔應二十六日三八五二六六六。

首朔太陽平行應初宮二十六度二十分四十二秒五十七微。

首朔太陽引數應初宮十九度一十分二十七秒二十一微。

首朔太陰引數應九宮十八度三十四分二十六秒十六微。

首朔太陰交周應六宮初度三十分五十五秒十四微,餘見日躔、月離。

推月食法

求天正冬至,同日躔。

求紀日,以天正冬至日數加一日,得紀日。

求首朔,先求得積日同月離。置積日減朔應,得通朔。上考則加。以朔策除之,得數加一為積朔。餘數轉減朔策為首朔。上考則除得之數即積朔,不用加一。餘數即首朔,不用轉減。

求太陰入食限,置積朔,以太陰交周朔策乘之,滿周天秒數去之,餘為積朔太陰交周。加首朔太陰交周應,得首朔太陰交周。上考則置首朔交周應減積朔交周。又加太陰交周望策,再以交周朔策遞加十三次,得逐月望太陰平交周。視某月交周入可食之限,即為有食之月。交周自五宮十五度0六分至六宮十四度五十四分,自十一宮十五度0六分至初宮十四度五十四分,皆可食之限。再於實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