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令後藏大臣督率將弁教練堆葛爾本挖金番民武技。

咸豐五年,以廓爾喀不靖,駐防兵單,令喇嘛等聯絡防範,調前藏僧俗土兵二千人赴策墊地方防範。

同治四年,駐藏大臣滿慶等,調派土兵及統兵番員防備披楞。八年,因披楞侵佔哲孟雄,與唐古特相持,令恩麟等整頓後藏番、漢營伍。十一年,命德泰赴藏,校閱江孜、定日後藏三汛防營,以固哲孟雄及聶拉木門戶。

光緒二十四年,駐藏大臣文海因後藏定日地方營伍及靖西設防,駐藏大臣久未巡視,乃率兵親往各處校閱。光緒季年,駐藏大臣聯豫仿內地制,設武備學堂,擇營弁衛隊及達木三十九族中之優秀者,習速成科,俟畢業後,先練一營,以開風氣。

宣統二年,聯豫因工布平定,以馬步砲隊工程隊分地駐守。旋疏請裁去幫辦大臣,設左右參贊,分駐前後藏。三年,波密野番滋事,即以工布之兵剿辦,並以步隊擇地駐防,為各營後援。

至川軍入藏之舉,始於雍正初年,準噶爾窺邊,詔以川、陝兵二千人駐防,設正副大臣,分駐前後藏。其時雲南省軍隊亦分途入藏。事定,仍撤歸原省。歷朝鎮撫藏地,多用漢軍、番卒。至光緒三十一年,四川督臣錫良奏調川軍出打箭爐,並招募土勇為嚮導,以剿竄回。是年八月,巴塘喇嘛戕害大臣,全藏震動。四川提督馬維祺、建昌道趙爾豐合兵進克巴塘、裡塘,勘平邊亂。三十二年,裡塘逆番桑披覆率眾倡亂,錫良命趙爾豐等以川軍討平之。其時番僧與北部回民日就衰弱,全藏邊境,為英吉利、俄羅斯遠勢所包,藏事遂不可問雲。

苗疆當貴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歷朝皆剿撫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鎮筸居苗疆衝要,改沅州鎮為鎮筸鎮,設總兵以下各官,增額兵千人,合原有之兵凡二千一百人,以防紅苗。雍正九年,復增兵二千人。是年,鄂爾泰因都江與清水江形勢劃分,增設清江鎮標,以新設之丹江、臺拱等營,及原有之銅仁、鎮遠等營,鹹隸清江鎮。而以都勻、黎平,並上江、下江各協、營,隸於古州鎮總兵。乾隆元年,楊名時銳意治苗,以貴州省苗眾分生熟二苗,生苗在南,熟苗在北,乃屯駐重兵於內地,而擇鄰苗之要道,增修壁壘,使民有所歸,兵有可守,遇苗眾出巢滋事,則互相援剿,戰勝勿事窮追,兼撫熟苗,俾漸知向化。五年,那蘇圖因永順所屬,緊接苗疆,且與湖北省之容美土司、四川省之酉陽土司連界,乃以永順協標兵改隸鎮筸鎮總兵,聯絡楚南聲勢,合力防苗。

嘉慶初年,戡定苗疆以後,於鳳凰、乾州、永綏、古丈坪、保靖各�縣,沿邊次第建修屯堡碉臺,築邊牆以嚴界畫,築土堡以資守禦,築哨臺以憑瞭望,碉卡則戰守鹹資,砲臺則堵截尤利。設練勇千餘人,屯丁七千人,墾闢屯防田十三萬一千餘畝,悉以屯兵耕種。其地皆附近碉堡,以便駐守,且節餉糈。歷嘉、道兩朝,沿邊寧謐。

咸豐軍興以後,苗眾乘機肆擾。至同治年,席寶田等大舉平苗,雖間有剽掠之事,以防勇隨時剿撫。光緒十二年,譚鈞培因苗民馴擾無常,乃仿傅鼐防苗之法,增修石碉土堡,由附郭而漸及山林險阻之處,互為守望,以備苗民出入,於舊日之苗疆營制,無所變更也。

沿邊墩臺、卡倫、鄂博、碉堡,清初於各省邊境扼要處,設立墩臺營房,有警則守兵舉煙為號。寇至百人者,掛一席,鳴一砲;至三百人者,掛二席,鳴二砲;至五百人者,掛三席,鳴三砲;至千人者,掛五席,鳴五砲;至萬人者,掛七席,連砲傳遞。康熙七年,諭各省將領,凡水陸孔道之旁,均設墩臺營房,駐宿兵丁,傳報緊急軍機,稽察匪類,護衛行人。乾隆三年,兵部議定汛兵缺少處,按地方★僻情形,酌量撥補器械,務令整備,隨時察驗。有離汛誤防者革責,官吏嚴懲之。

其軍臺之制,始於順治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