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只,碼頭幾處,委員商董銜名,及運腳支銷,分別造報。此後總辦如非其人,原保大臣應即議處。”報可。然管理招商局之權,始終屬之直隸總督,部臣無從過問。迨三十三年,商局與英商怡和、太古訂利益均享之約,始免互相傾擠,而其利漸著。此招商局辦理之大略情形也。
招商輪船航行各埠,悉自滬始。駛行長江者曰江輪,駛行海洋者曰海輪。停泊口岸,大小不一,惟商務殷闐之所,設貨棧焉。以故上海設總棧,而蘇之鎮江、南京,皖之蕪湖,贛之九江,鄂之漢口,浙之寧波、溫州,閩之福州、汕頭,粵之廣州、香港,魯之煙臺,奉之營口,直之塘沽、天津,皆設行棧,而通州以漕運所關,亦設棧焉。江輪、海輪,時統名之為大輪。其與大輪並行於內江外海,或駛行大輪所不能達之處,則有小輪。光緒初,商置小輪之行駛,僅限於通商口岸。十年,明申禁令,小輪不得擅入內河。官商僱用,須江海關給照乃可。然祗限於蘇杭之間。其輸運客貨、駛入江北內河者,皆在所禁。
十六年,詹事志銳疏請各省試行小輪。總署王大臣議以為不可。護湘撫沈晉祥言:“湘民沿河居住,操舟為業者,實繁有徒。自上海通商以後,僅有淮鹽一項,尚可往來裝運,其餘貨物,多由輪船載送,湘省民船祗能行抵江、漢而止,舵工水手失業者多。今再加以小輪行駛內河,誠如總理衙門原奏所云,必至奪民船之利,有礙小民生計。”江督劉坤一亦言小輪行駛內河,流弊滋多,礙民生,妨國課,病地方,請嚴禁之。俱如所請。
初,外輪行駛長江,由滬至漢口而止。二十一年,馬關約成,許日輪一自漢口達宜昌,更溯江上至重慶,一自上海入運河以抵蘇、杭,於時朝旨始許華商小輪於蘇杭間行駛。而江督張之洞更推廣其航行之路於鎮江、江寧、清江浦及贛之鄱陽。二十四年,長江通商約成,而通州蘆涇港、泰興天星橋、湖北荊河口悉定為洋輪上下搭客處,而桂之西江、直之白河、沈之遼河、松花江,亦先後許外輪行駛。迨中英馬凱約成,更及於粵之北江、東江。與英、日訂內港行輪章程,凡內地水道,外輪悉攫得行駛之權,於是向之華商小輪不得行駛各地,始一律弛禁焉。江、浙、閩、粵輪船公司次第設立,轉輸客貨,人稱便捷。特以洋商創始於前,華商瞠乎其後,而跌價傾擠,時有所聞,欲求贏利,蓋綦難矣。
三十年,商部參議王清穆言:“植商業之基礎,莫如內河航政一事。凡鐵路之尚未通者,可藉航路控接之,凡軌路所不能達者,可由航路轉輸之。江、鄂諸省,若漢湘,若九南,若鎮揚、鎮浦、蘇杭、蘇滬、常鎮各航路,四通八達,往往為外人所經營,其公司多不過數萬金,視軌路之動需千百萬者,難易迥殊,華商之力尚能興辦,洵為今日切要之舉。請飭各省有航路處所,於華商輪船公司亟予保護。未設者,提倡籌辦。”報可。自是小輪公司漸推漸廣,閩、粵濱海之區,輪檣如織,隨處可通。直則有往來安東、天津、大連、營口、牛莊、煙臺、龍口、義馬島、威海衛、海參崴之小輪,蘇則有往來鎮江、清江浦、通州、海門、上海、蘇、杭、江寧、揚州、六合之小輪,皖則有往來蕪湖、廬州、安慶、寧國、巢縣之小輪,贛則有往來南昌、九江、吳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