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廷芳駮以停戰至十四夜子刻為止,乃聽稍緩。亥刻換訖,伊東美久治即行。會臺灣民變,將劫唐景崧、劉永福守臺,別求各國查照公法,從公剖斷。於是日派水師提督樺山資紀赴臺,限日交割。政府乃派李經芳為交付臺灣大臣。經芳之澎湖,與樺山指交於舟次。自是臺灣屬日矣。
尋議還遼,日派林董為全權,與李鴻章議商,辯論久不決。嗣定議分為六款:一,還遼南地;二,償兵費三千萬;三,交款三個月以內撤兵;四,寬貸日本軍隊佔踞之間所有關涉日本之中國臣民;五,漢文、日本文遇有解譯不同之處,以英文為憑;六,兩國批准自署名蓋印之日起,遂在北京互換。復訂專條,於定議五日內互相達知,以期迅速。是為中日遼南條約。
先是中日新約第六款所列各條,如蘇州、杭州、重慶、沙市等處添設口岸,聽其任便往來;第二條,日本輪船得駛入各口搭客運貨;第三條,日本臣民得在中國內地購買經工貨件若自生之物;第四條,日本臣民得在中國製造各項工藝,又得將各項機器裝運進口,止交進口稅,日本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即照日本運入中國貨物一體辦理等節:朝廷因損失利權,欲挽救之。又值通商行船章程將開議,乃命中外臣工籌議。廖壽豐、譚繼洵、鹿傳霖均有論奏,而張之洞言尤切直,並擬辦法十九條,電總署代奏:“一,寧波口岸並無租界名目,洋商所居地在江北岸,即名曰洋人寄居之地,其巡捕一切,由浙海關道出費僱募洋人充當。今日本新開蘇、杭、沙市三處口岸,系在內地,與海口不同,應照寧波章程,不設租界名目,但指定地段縱橫四至,名為通商場。其地方人民管轄之權,仍歸中國,其巡捕、緝匪、修路一切,俱由地方官出資募人辦理,不準日人自設巡捕,以免侵我轄地之權。二,製造貨物,自系單指通商口岸而言,華文有含混內地之意,須更正。‘任便’兩字太寬,宜議定限制。三,出示曉諭產貨地方,須先完坐賈釐捐,方準售賣。無論洋商、華商,一律辦理。日本人在內地購買土貨,只可暫行租棧存放,不準自行開行,及自向散戶收買,以免奪我產貨地方坐賈釐稅,且杜華商影射洋票漏釐。四,內地收買土貨,準其租棧暫存,不準購買房地、懸掛招牌。所買土貨,務須運載出口,不得在內地轉售。洋貨運入內地,須大宗販賣,不準零售。租棧應給地方公舉費用,須照華民房屋一律攤派。五,日本人在內地製造土貨,出廠後即完正稅一道,運出通商地界,無論行銷內地及運出外洋,均須再完半稅一道。六,通商章程善後條約第二款所載各項器用食物進口,通商各口皆準免稅,原為洋商在各口岸自用。若作貨物轉售,應照值百抽五納稅,不得藉口家用雜物矇混免稅。七,日本輪船不準販運食鹽。八,米穀、銅錢不準販運出洋。九,軍火禁販,非有官買執照,不準進口。十,日本輪船不準拖帶民船,免致影射漏釐。十一,日本行內河輪船,尺寸大小、時刻早晚,須有限制,以免傷礙民船。十二,日本輪船隻準到指定口岸裝卸人貨,不準沿途起卸搭載。十三,內河輪船應收船鈔,須較長江加多,以備修理河道之費。十四,日本人入內地辦貨賣貨,不準薙髮改為華裝,違者查出即作華人照奸細治罪。十五,僱用華民工作,須按日給值,聽其自原,不得立約限期,抑勒作工,鞭撻虐待。十六,裝運機器,製造各物,須無傷民命,方能照準,不得以‘任便’兩字藉口。十七,船隻非日本商人購置,行戶藉日本商資本不得懸掛日本旗,若有冒名包庇,查出即行充公。十八,製造各廠,如有藏匿犯法華人,一面由地方官知照領事,一面即派人到廠緝拏,廠主不得袒庇。如廠主確知為好人,須照洋例存銀作保,到審訊日交出候審。十九,廠內如有華工滋鬧,毀傷機器廠屋,地方官只能辦犯,不能賠償。若僅罷工細故,應由廠主自行調停,官不與聞。”於是派張廕桓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使臣林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