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統不在話下,海戰更是佔盡優勢,距離百丈一炮就能打沉敵船,由此利器,大宋必將稱霸海上。
陳宜中還在暢想之中,第二炮又響了,原來這門炮還是子母結構,炮身後部是活動的,有分解式彈倉,每個彈倉都是統一規格,裝有一枚八斤重的圓球形鑄鐵炮彈,以及一個用布包裝著的最佳化配方的發射藥,只要彈倉供應的上,戰鬥射速可以高達每分鐘二十發。
一干官員瞠目結舌,啞口無言,黨愛國還嫌他們受到的驚嚇不夠,介紹道:“這種八斤鎮國大將軍炮是陸戰用的小炮,海戰用的是口徑更大的鎮國公型大炮,可以打五百丈遠,用開花彈的話,一炮下去,能殲滅一個列隊整齊的蒙古千人隊。”
眾人點頭如搗蒜,都露出崇拜敬仰的神色,就連呂御史也收斂了氣焰,虛心聽講。
“工部正在建造新的戰艦,一艘戰艦,能裝這樣的炮三百門。”黨愛國依然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樣的戰艦叫戰列艦,小一點的裝二百門炮,叫巡洋艦,還有一種船,可以在海中潛行,名曰潛艇,可以從海口進入內河,一直開到蒙古人的眼皮底下。”
有人發問,潛艇沒有露在外面的風帆,如何前進。
“用電,電池,你們不懂的。”黨愛國道。
這些發成果都是他一手建造的,江東大學歷史學教授的本事其實不在寫論文,而在鑽研各個朝代的穿越與種田術,黨愛國用了十年時間研究穿越者如何在古代迅速建立蒸汽文明,這是一個系統繁雜的過程,歐洲人用了數百年的時間才完成,黨愛國用幾個月的時間就初步完成了蒸汽機、鋼鐵廠和兵工廠的建造,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首先他有大宋朝廷的全力支援,民間的鐵匠,軍隊中製造盔甲兵器的匠人,以及大批的民壯全都無償調撥使用,只需一天管兩頓占城稻做的乾飯即可,他先建造的是燒製紅磚的輪窯,有了快速生產的紅磚紅瓦,優先建設鍊鋼爐。
宋代已經有成熟的鍊鐵技術,也能煉製比較優良的鋼,但效率不高,能耗極大,黨愛國建的是十九世紀才發明出的轉爐,煉一爐鋼只需要半個時辰,而且是脫磷脫氧的優質高碳鋼。
鍊鋼用的煤炭來自於流求北部的煤礦,鐵礦石來自山裡的鐵礦,臺灣的煤鐵資源都不夠豐富,但對大宋行朝來說已經足夠,每天都有船隻從北部開來,運來一船船煤炭,每天都有大量的銅鐵礦石從山裡靠肩挑人扛運出來,送入軍器所的鍊鋼爐。
有了煤,就能練出焦炭和煤氣,有了焦炭就能鍊鋼,有了鋼,就能拉出鋼絲,有了鋼絲就能編織鎖子甲,當然鎖子甲只是副產品,拉絲機更大的用場是拉制銅絲,用來繞發電機的線圈,用來做通訊電纜;而鋼材的作用也不止是生產鎧甲兵器,更多的板材源源不斷的送往港口的造船廠,用以建造鐵甲兵艦。
或許留在這個時代也不錯,統一全球不在話下,這是黨愛國偶爾浮在心頭的野望。
第四十六章 禍起蕭牆
黨愛國的心聲自然不足外人道也,此刻前來參觀視察的所有人都被深深的震撼,繼而是無限的憧憬,有了犀利的子母火炮,有了鐵甲兵艦,有了能在水下航行的潛艇,收復故土河山就不再是遙遠的夢,而是每個人在不久的將來都能親自見證的未來。
呂御史心服口服,羞愧難當,如同鬥敗的公雞一般垂頭喪氣,遠遠跟在隊伍末尾不敢出聲,陳宜中也一副心灰意懶的模樣,文天祥見效果已經達成,並不出言諷刺,結束參觀,打道回府。
回到朝堂之上,呂御史撤回了自己的上書,並且當場請辭,情願去軍器所擔任一名普通文書,文天祥當然不會批准,好言撫慰一番,此事就此作罷。
當晚,丞相府外,紅磚紅瓦的屋簷下掛著兩盞燈籠,一名老軍拄著水火棍站崗,巡夜的禁軍不時從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