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不能見郢都。父親以後不要再去郢都了,免得母親和孩兒掛念。”同志哥,這故事你聽懂了嗎?就是說,你答話的內容左說右說、正說反說都不要緊,關鍵是一定要真正領會領導的意圖,說到心坎上,幫他解除憂愁。否則,你就是“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處事’要當心”啊!
二是“下問上答”。生活和工作中,我們許多同志都處於一種“鏈條環節”,你可能是某些人的下級,又同時可能是某些人的上級。“下問上答”的責任,你也同樣可能承擔。比如,不識趣的下級向你要官職、待遇之類,這類東西曆來“彌足珍貴”,能隨便給嗎?對這類答話,我再告訴你一條妙法,保證靈驗有餘。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分封功臣,文臣武將們都想趁此撈一把。而謀士兼“後勤部長”蕭何把這事看得最淡,結果所得位置最尊,封侯,任相國,食邑萬戶。眾功臣不服氣,對劉邦說:“臣等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小者數十合。而蕭何僅兼通文墨而已,未有汗馬功勞,為何位居群臣之上?”劉邦拉下臉來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們見過打獵嗎?那追殺野獸狡兔的是什麼呢?獵狗也!而放獵狗去完成追殺任務的又是什麼呢?獵人也!你們不過是跑得最歡的‘功狗’罷了,而那蕭何卻是指揮你們去完成追殺任務的‘功人’哩,如何比得!”看看,這生動有趣的回答告訴了你這樣一個道理:那既做了重要工作而又不伸手要這要那的,則是“功人”了;雖做過一點工作卻討官要爵的,活該遭訓了,其智慧、情操也與“功人”差得遠呢!那些非分之想難道不該當頭一棒打回去嗎?
三是“平問平答”。你哥子巧言令色,且又手握大權,同行自然群起而攻之,使你處於一種“如芒在背”的境地。出現這種局面你又如何回答各種刁鑽古怪的問題呢?作家池莉告訴了你一個範例,可供參考——兩位著名的洋作家,一貫十分敵對。一次他們同去參加一個舞會,冤家路窄,兩人在花園小徑上迎面相撞了。其中一位站在小徑中間傲慢地說:“我絕不給一個無恥下流的流氓讓路!”另一位作家卻從小徑上退了下來,冷靜地說:“我卻讓。”想一想,這個結局就可能給人造成這樣的聯想:自己不是“無恥下流的流氓”,而是別人。一句用心險惡的起問,得到的卻是倒打一耙的回敬!倒打一耙,反唇相譏,轉移視線,移花接木,難道不是用來保護攻訐自己的“平問平答”的有力武器嗎?
好了,三種對答算是三面鏡子,有染之人不妨“端袍撩帶”照一照!你看你像哪條。〖HJ〗
曾皙會答話
寫完《你會答話嗎》,停筆四顧心茫然。隨手翻開《論語》,驀然發現孔子的學生曾皙就是答話的高手。
《先進篇》裡說: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於老師身旁。孔子一番“毋吾以也”地謙虛後,就動員弟子們談談各自的志向。
子路第一個發言。這個素有“軍事專家”美稱的學生坦率地說:要是給我一個“千乘之國”治理,它周邊環境並不安寧,內部還有饑荒,但我只要三年時間,就可以使這個國家的臣民英勇善戰,而且遵守禮儀。孔子聽後,譏諷地一笑。
接著,孔子又讓冉有發言。冉有說:一個方圓六七十里或更小一點的國家,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時間,這個國家就能達到溫飽水平,至於要讓人民懂得“禮樂”嘛,那就得另請高手了。顯然,冉有答話的口氣就小了許多。
孔子又讓公西華髮言,公西華更謙虛了。他說:不敢講我能做什麼,但是願意學習。學什麼呢?比如在宗廟祭祀或與別國的盟會中,穿著禮服,做一個小小的司儀人。
最後,孔子讓曾皙發言了。正在彈琴的曾皙緩緩收住琴音,站起來不慌不忙地說:老師,我與他們三位所說的不一樣啊!接著講了一通什麼暮春時節,換上春衣,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