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須陀去世的訊息傳到北海郡,他舊日部屬無不為之悲慟,張鉉下令三軍舉哀,營門樹起白幡以哀悼舊日統帥。

與此同時,張鉉上書天子楊廣,要求天子下旨徹查張須陀兵敗真相,還張須陀一個清白。

儘管三軍將士憤慨,恨不得立刻殺向東郡和瓦崗軍決一死戰,但現實卻十分沉重,青州六郡也面臨北方亂匪巨大的威脅。

竇建德八萬大軍兵壓清河郡,兵鋒直指齊郡,高士達十萬大軍屯兵平原郡的黃河北岸,兵鋒指向齊郡和北海郡,青州和張鉉的軍隊面臨巨大的壓力。

雖然青州地區是大隋最早爆發造反的地方,但經過張須陀和張鉉數年的苦心經營,青州六郡已經漸漸恢復了民生,無論糧食產量還是人口數量都已恢復,甚至超過王薄造反前的水平,這也得益於大量河北農民南逃帶來的充足勞力。

相反,由於河北地區年年兵荒馬亂,大小土匪多如牛毛,儘管竇建德和高士達都儘量休養生息,但依舊無法阻攔河北民眾南逃青州。

尤其在張金稱肆虐時期,大約有數十萬河北四郡的民眾逃到齊郡和北海郡等地,僅青河一郡便逃到齊郡和北海郡的人數就達二十萬人之多。

一方面人口大量南逃給青州帶來了生機,而另一方面卻給河北帶來民生凋敝,糧食產量銳減,嚴重影響到了河北幾支亂匪的發展。

就在這個時候,大隋朝廷卻出了昏招,將剛剛大敗格謙的楊義臣軍隊解散,楊義臣本人調回了洛陽,但接替楊義臣的軍隊和大將卻沒有及時到位,造成了兵力空虛。給了竇建德和高士達極大的擴張機會。

竇建德和高士達幾乎是同時盯住了青州這塊令人垂涎的肥肉。

這天下午,竇建德的兩萬軍隊已秘密抵達聊城,儘管竇建德和高士達擺出了進攻齊郡和北海郡的架勢,但竇建德卻清楚張鉉的水軍在黃河遊弋,他們很難大舉渡過黃河,小規模的渡河很容易被張鉉水軍擊殺。

所以在清河郡的渡河只是一種假象。迷惑住對岸的隋軍,竇建德必須要先派一支軍隊渡過黃河,暗中向武陽郡的聊城增兵便成了竇建德出兵計劃中的最佳選擇。

竇建德騎馬站在黃河邊上,遠遠眺望著對岸,竇建德年約四十餘歲,寬臉膛,目光深沉,他身材魁梧,長手長腳。肩膀異常寬闊壯實,他看起來就像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身上依舊保持著河北漢子那種特有的質樸和寬厚。

竇建德原本是高士達的部將,四年前開始獨立成軍,在信都郡和河間郡一帶發展,尤其在三年前加入渤海會後,得到了渤海會的大力支援,有充足的錢糧支援。使他的軍隊從數千人發展到了今天的十萬人,在軍隊人數上他已經超過了高士達。

不過隨著實力的壯大。竇建德開始對向他指手畫腳的渤海會日益不滿,他開始考慮如何擺脫渤海會的控制,但想擺脫渤海會的控制卻並不容易,他的老妻和兒子都在渤海會手中為人質,渤海會非常謹慎,將他的妻兒藏得極為隱蔽。連普通的渤海會成員都不知道。

這次進攻齊郡並非竇建德的本意,而是渤海會的要求,渤海會察覺到高士達有攻打青州的企圖,便命令竇建德必須搶在高士達之前佔領青州。

對岸是濟北郡,也是隋軍的一個弱勢之地。竇建德很清楚張鉉的兵力,面對近二十萬大軍的兩頭威脅,張鉉不可能再分兵到濟北郡,便可以從濟北郡渡黃河,先在濟北郡紮下根基。

這時,一艘小船向黃河北岸駛來,船中是兩名扮作漁夫的探子,他們上了岸,快步來到竇建德戰馬前跪地稟報,“啟稟竇公,對岸只有三千多隋軍,駐紮在盧縣。”

‘三千多隋軍?’

竇建德眉頭一皺,怎麼會有這麼多軍隊?他又問道:“是張鉉的軍隊嗎?”

“回稟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