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作氣,打下幽雲十六州,而是打打停停,量力而為,重在以攻代守,以進攻消耗敵人財力,兵力。不要幻想著一戰滅亡金國,也不要幻想著三年五載滅了金國。我如今十七歲,還能至少活上三十年,而能在我有生之年,滅了金國就不錯了!”
“而北伐,又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是河南,河北,陝西,兩淮爭奪戰。這個階段,只要宋軍不犯下低階錯誤,謹慎小心,取得勝利很是容易。收復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很容易。不過收復容易,想要守住很難;”
“後期,是爭奪幽雲地區,這才是宋金之間的大決戰,這才是決定兩國國運的大戰。若是我朝勝利,可以收復幽雲,藉著幽雲長城一代有利地勢,立於不敗之地,而金軍則是徹底敗北,只能是苟延殘喘;若是宋朝戰敗,輕則是失去了前期的戰略成果,河南,河北等地,再度丟失;重則是元氣大傷,二十年內再無需言談北伐,做好偏安一方,滅國的心理準備吧!”
“北伐時,真正難打的是幽雲爭奪戰,那時我軍久戰疲憊,這是第一弊;我軍深入前線,糧草轉運苦難,糧道危險,這是第二弊;第三弊,收復土地眾多,若是賑災不當,貪官橫行,或是金軍殘部掃滅不盡,都會後方不穩。”
趙樸最擔心道,“最接近成功的時刻,也往往是距離失敗最近的時刻!”
第134章爭名於朝,爭利於市
張所聽著,心中暗自驚歎。冰@火!中文
聽著官家的論斷,講述著宋金交戰的形勢,以及戰力對比,到後來的北伐,張所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只是還是覺得還都汴梁為上策。
趙樸繼續道:“張侍郎,主張還都城汴梁。京師雙重城池有八十里之廣,宗社、宮闕、省闥、百司都在這裡,居住在京城足以控制河東、河北這些國家根本之地。還都汴梁有五利:侍奉宗廟、保護陵寢,這是第一;慰安人心,這是第二;維繫四海的願望,這是第三;解除割棄河北的疑慮,這是第四;朝廷及早有安定之處而抓緊邊防,這是第五。”
“總結起來有五利,祭祀宗廟、安撫人心,掌控天下,拒絕割地,鞏固邊防!概括起來,無非是兩點,祭祀宗廟、安撫人心、掌控天下,這為天下大義,天下大名;拒絕割地,鞏固邊防,這為天下大利。這讓我不覺想起了司馬錯論伐蜀國!張儀說得好,爭名於朝,爭利於市。名利,皆在中原,更是在汴梁。只要還都汴梁,就可以得到天下大義,天下大名,從而逐鹿天下,問鼎中原!”
趙樸道,“中原為天下之腹,想要爭奪天下,必然要爭奪中原,想要成為天下正統,必然要爭奪中原!”
“但是如今,我們有爭天下的本錢嘛,有本錢爭奪天下大名,天下大義嗎?”趙樸冷笑道,“如今我們全是一群喪家之犬,我的父親,兄長被金軍擒拿而走,上萬百姓被擄走。宋朝的正規軍全數覆沒,新軍又尚未練成,爭奪天下,我們有資格嗎?”
“如今我朝處在弱勢,朝不保夕的形勢之下,這時最重要的不是爭奪天下,與金軍一決雌雄,而是一方面,與金軍戰鬥,在戰鬥中培養新軍;另一方面則是要穩定後方,修生養息,積蓄民力。總之一句話,高築牆,廣積糧,練新軍,緩北伐。”
“昔日,瓦崗的李密,天下稱雄,為天下第一豪傑,只可惜沒有穩定的後方,沒有強軍為支撐,卻是狂妄的要進攻中原,想著穩定天下,結果在洛陽城,耗盡了瓦崗的精兵,最後兵敗,落下悽慘結局。”
“若是他那時,不要急著問鼎中原,不要與王世允爭鬥,而是北去佔據河北、山東等地,獲得一塊穩定的根據地,然後在逐鹿中原。那時運氣好,可以一統天下;運氣差些,也可以對峙關中,再現北周與北齊對峙局勢。可惜了,一步錯,步步錯,再無回天之力!”
“在沒有穩定的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