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說明朝的內閣制度,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民主,卻忽略了內閣的弊端,內閣是士大夫階層民主的產物,必然是代表著士大夫階層的利益,可是很多時刻,士大夫階層與國家利益是相違背的。
內閣是個好東西,能解決很多問題,比如權力制約,較少弊政,但是也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比如國家建設,對外擴張。在一些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事情,多是和民意違背的,若是尊重民意,只會內鬥不斷。
而此刻,趙樸就在處理內閣不一定能處理好的問題。
比如平叛,比如邊防。
自從金軍南下,攻陷襄樊以來,官吏死的死,逃的逃,當地無人管理,暫時出現了無政府狀態。在無政府狀態之下,原本被壓制的矛盾紛紛爆發,各個義軍蜂擁而起。用時髦的話說,是官逼民,一個個義軍奮起反抗,要推翻他這個暴君的統治。
趙樸只好派兵出擊,圍剿義軍。
說是義軍,其實力量很是分散,很是雜亂。可能三十五人就是一股義軍,也可能一百多號人扯起旗杆,就要學陳勝吳廣。即便是最大規模的,也不過是千人有餘。
在派出八字軍一部,前去圍剿時,幾乎如摧枯拉朽一般,走向勝利。
從各個情報得知,這些義軍,的確是不堪一擊。
有的兵不血刃,只需大軍一壓境,就投降了;一些死硬分子,在被官軍打敗之後,也是陸續投降。而剩餘的不是投降,就是積極跑路,往山嶺裡一鑽。
當然,很多義軍口號是,組織義勇北上抗擊金軍,至於金軍在什麼地方,他們也不知道。
平叛與其說是打仗,不如說是一場遊行示威,只是示威的物件變成了這些蟻民。
這些義軍,幾乎是剛剛處於萌芽狀態,還來及壯大,就徹底終結了。
而宋軍也再度發揮著優良傳統,將義軍,或是流民,招撫入軍中,編入軍戶中。按照三六九等之別,將健壯之士,劃入八字軍新軍營,而將次一等的劃入了地方軍;而將老弱病殘的,以種地為主,不需要打仗,但是賦稅也比較重。
總之,要嘛玩命,前去當兵;要嘛出力,去種地。將人力資源合理的利用,不留下閒置。
而為了防止,這些義軍再度變成流寇,將這些士兵打散,分入各個新兵營,斷去聯絡,避免再度造反。
而那些義軍首領,趙樸則是將他們單獨劃分出來,編入教導營。
教導營,是中低階軍官的培訓基地。
在教導營,這些義軍首領將要受到嚴格的訓練,至少要脫掉三層皮;而軍宣隊也隨之進入,教授兵法,只是最為簡單的一些,太高深的他們也玩不轉;同時不斷的洗腦,不斷的灌輸忠君思想,抗金思想。
在不斷的訓練,不斷的洗腦之後,趙樸相信只要是堅持下來,這些義軍首領都會成為合格的將領。
而一切很順暢,只有一股義軍還在頑強的生存著。
這股義軍首領名為種相,在於官軍交戰時,也敗北了。
而在敗北之後,這股金軍快速的退去,官軍乘勝追擊,中了伏擊損失慘重。最後官軍聚集了五千人前去圍剿時,這股義軍快速的退後,退入了八百里洞庭湖。
而此時的洞庭湖面積廣大,蘆葦密集,中間的隱蔽藏軍之地,多不勝數。五千人的官軍進入,根本翻不起一絲浪花。
外舟楫匱乏,此時官軍只能是退去。
而奏摺上,寫著鐘相起兵的經歷,而在奏摺上則重寫了種相可能是摩尼教餘黨。
“種相!洞庭湖!”趙樸手指敲著桌子,陷入了沉思。
〖
第231章聖公
摩尼教,又稱為明教,發源於古代波斯薩珊王朝,為西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