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彥身為重臣,朝內的財政收支,都是一一過手,自然知曉財政狀況,國庫內的那點壓倉錢,不能輕易動用。只是這並不代表沒有法子,財政好像毛巾,擠一擠還是會有的,沒錢只是不濟而已。

“微臣,請加徵稅賦!”

趙樸心中一緊,問道:“不知賦稅名目為何?”

“此稅名為學府稅!”

“學府稅!”趙樸一聽,問道,“不知在何地徵收?”

“只需要在湖北路一地徵收便可!”

趙樸再次憤怒了,只是強壓住心中的憤怒道:“不知何人負責徵稅?”

“自然是各個州縣負責徵稅!”

趙樸再也忍不住了,打擂臺就打擂臺,再忍下去,朗朗道:“如今我朝失去了半壁江山,只有編練行軍,抵抗住金軍,對內減輕賦稅,使百姓修生養息,我朝才能中興。湖北之地,乃是抗金的根基所在。然則賦稅沉重至極,百姓疲憊,此刻剿匪不斷。若是再加稅……難難難!”

宋朝的苛捐雜稅太多了,比後世的清朝、明朝可厲害多了。

除了正稅之外,立國一百多年來,又先後附加了許多雜稅,例如丁口稅、牛皮稅、鹽稅、曲稅、進際稅、農具稅、義倉稅等等,還有和買、和糴、支移、折變、頭子錢等等也變相成為了雜稅,這些雜稅徵收混亂,各地不一,達到上百種之多。

但總體而言,現在這些雜稅全部加起來往往達到正稅的兩三倍;

而稅種越繁雜,地方官員及稅吏剝削的途徑與手段就越多,也因為繁雜混亂,地方官吏更容易隱瞞、截留,這也是為什麼百姓負擔著越來越沉重的賦稅,而朝廷收上來的稅銀卻越來越少的原因之一。

不算不知道,細算起來,一算起來就是恐怖的數字。

不用去切實查證,也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比如楊逸說的稅種越繁雜混亂,官吏就越容易隱瞞截留稅款,這根本就是一個常識問題,勿庸置疑。

趙樸即位以來,消減了一些稅種,算是緩和階級矛盾,算是收買人心。只是效果如何,趙樸心中也沒底。而此時隨著戰亂,大量的流民誕生,無數的土匪、盜賊橫行,密密麻麻,好似蒼蠅一般,打死一個,又有許多誕生,防不勝防。

一邊剿匪,一邊分化瓦解,一邊收攏入軍戶,一邊分地,各種政策並舉,總算是解決了一些問題。

此時,哪能再加稅!

趙樸道:“加稅不行!還是動用壓倉錢吧!”

ps:第一更到了,努力碼字。

訂閱不給力,請各位書友多多支援

第229章幕後黑手(2)

站在朝堂之上,趙樸再次感到了孤獨之感。

為何皇帝,總是喜歡自稱為寡人?

“寡人”者,孤寡之人,註定是孤軍奮戰!

“三十萬錢,承辦太學和國子監!”趙樸道,“只是一份錢,分在兩件事上,註定是什麼都做不好!為何不國子監與太學合併,成立新的學府!”

“成立新的學府?”

汪伯彥沉思了片刻道,“《禮記?王制》曰:王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太學,承師問道,直稱太學。漢武帝元朔五年,為博士置弟子員,漢太學始此。博士弟子經考試合格,可補文學掌故缺,其高第可為郎中。後科目及人數漸增,東漢桓帝時達三萬人。漢末喪亂,魏、蜀、吳仍立學。晉武帝立國子學,自此既有太學。隋國子監(先稱寺,繼稱學,煬帝定為監)所統有太學。唐制以國子監領太學等六學。太學掌教五品以上及郡公、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

“及到我朝,除在東京汴梁設立國子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