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任你,怎麼敢讓你們當他們的主官?我以為,這次軍隊投入地方重建的工作,正是大家表現的機會。嗯,這話不能讓國務院的人聽到,否則他們會覺得我偏心。我不否認,作為當兵的,我當然會照顧當兵的。不過我醜話說在前面,我機會給你們了,你們自己不爭氣,那可怪不得其他人……”
將國防軍改造成又一支學兵軍?這是統帥部整編原中央軍和地方軍隊的時候引起的最大猜疑。現在,這份猜疑因為前線取得的勝利正在慢慢失去市場,但是,基於歷史的教訓,原中央軍和地方軍隊出身的將領卻始終有這樣一份擔心,那就是戰後會被清洗。聯合政府組建以來,歐陽雲和以他為中心的學兵人已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為學兵軍模式。這種模式固然是行之有效的,是適合當前中國的,可是因為這牽涉到自身利益,所以固然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卻不能令這些曾經嘗過權力美味的人輕言放棄。
從這個角度,歐陽雲此時召開這樣的會議,其實是以最高統帥部的名義給依舊享有一定兵權的這些實力派一個忠告,清晰的告訴他們中國將來會走什麼模式,他們的命運真正掌握在誰手中。
“軍隊要發揮表率作用,軍人必須成為戰後重建的主力;戰爭時代,軍人是國家的長城,和平年代,軍人也應該成為社會穩定的磐石!”做總結時,陳誠最後如此說道。
在他之後,自告奮勇擔任戰後重建辦公室主任,總負責戰後重建工作的馮玉祥用自己的方式再次向與會將軍提出忠告:國防軍的榮譽已經透過一系列的勝利成功的樹立起來了,統帥部絕不容許它毀在戰後重建這種小事上——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榮譽,無論是誰,膽敢給統帥部,給中**人這個稱號摸黑,老子絕不放過!
第六百七十六章民心
國防軍組建以後,官方並沒有所謂的主力、王牌和炮灰之說法,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國防軍待遇都是平等的。就拿留守重慶的軍隊和遠征中南半島的遠征第三軍來說,前者,除了兵餉以外,便無其它津貼;而後者,在兵餉之外,還有防暑降溫費、前線津貼、國外補助等等,而再加上按人頭拿錢的戰功獎勵,那可就相當可觀了。這些,有被敏銳的記者捕捉到並報道了出來,自然立刻引起了重慶留守軍隊官兵“強烈的興趣”。
聯合政府借用了學兵軍特區的若干政策,比如說《輿論管制辦法》。《輿論管制辦法》是李子文和梅嵐在時學兵軍特區政府的指導下完成的,雖然條條框框很多,實際上在規定之內,可以發揮的空間很大。說得簡單一點,只要不危及國家機密和安全,不無中生有,那就什麼都可以報道。所以,有關大後方留守部隊和一線部隊士兵收入差距這樣的報道才能問世。
遠征第三軍計程車兵每個月究竟能拿到多少錢,相關的報道中,記者並沒有提供數字,不過似這些留守部隊的軍事主官,卻能輕易的計算出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遠征第三軍中哪怕是一個下等兵,其月收入居然達50學元之多——要知道,在留守部隊裡面,一個連長的月收入可只有45元。得出這個比較,留守部隊的軍官們立刻不幹了。他們倒也不敢直接鬧,畢竟,人家那錢是用血汗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但是這不妨礙他們有想法,而且在一些小事小非的問題上做文章。
這一情況,在重慶會議召開期間就引起了歐陽雲的關注。而本著涉及軍隊無小事的觀念,他也開始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保證一線部隊的主觀能動性當然是必要的,可是戰爭年代,留守部隊的重要性也無與倫比,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國家持久戰力的問題。提高留守部隊的待遇?名不正言不順且不說,似乎還有慣壞他們的嫌疑。那麼如何具體解決,恰戰後重建問題提上政府工作日程,借鑑學兵軍特區政府的戰後重建模式就成了歐陽雲理所當然的選擇。
出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