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需要追加,而且要重複追加的話,那還能賺錢嗎?重複追加投資也就罷了,問題是即使追加了投資也根本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那些大資本家又不是傻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誰還願意幹啊?!

大資本家們之間是有共同利益的,一個不幹對於美國政府來說沒關係,但是兩個三個甚至一群人不幹,杜魯門登時就撐不住了。要知道,這場仗打到現在,美國國庫早就空了,現在完全是靠發行戰爭債卷在硬撐。問題又來了,美國人之所以願意買戰爭債卷,其中固然有愛國主義的因素,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相信政府能夠打贏這場戰爭。然而,現在事實上卻是美國一敗再敗,長此以往,且別說一般美國人藉以囊腫羞澀,便是他們還有錢,他們也得想一想,為了以後自家的日子,這債卷還能買嗎?

是的,太平洋艦隊第三次重建才進行到一半,隨著幾個大資本家撂挑子,繼而引發民間戰爭債卷恐慌,杜魯門政府維繫不下去了。

曾經的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現在居然沒辦法維繫日常的軍工生產,傳到世界上估計沒多少人相信,然而這卻是擺在杜魯門面前的事實。細究起來,美國出現這種局面,歐陽雲和他的學兵軍“居功至偉”。

那個時空,美國人固然為反法西斯事業援助了諸多同盟國若干軍需物資。但同時,他們的軍火商還有其它商人也從其它同盟國獲得了大筆的訂單。也就是說,那個時空,美國乃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和軍需物資供應商。

這個時空呢?學兵軍系列武器裝備的強勢崛起,一下子就將美國系列武器裝備給比了下去。於是,不僅英國和蘇俄還有法國開始採購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便是美國自己也不得不如此。雖說美國人及時修改外交政策,很快就完成了從中國盟友到敵人的身份的轉變。可是,美國武器不如中國武器卻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美**隊沒辦法,只能繼續使用本國武器,但是蘇俄和英國,他們即使無法再繼續獲得中國武器,可是也不再迷信美國武器了。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國內軍工廠的訂單大幅度減少。自然嚴重挫傷了那些大資本家繼續投資的積極性。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中國人這是向世界宣戰嗎?”杜魯門心情本來就很糟糕,再聽見中國政府的強勢宣言,意識到戰爭還將繼續下去,而美國已經無以為繼,他的臉登時黑成了鍋底。

美國人主導的帛琉群島攻勢,因為缺少強力海軍的配合,現在已經變成了僵局。有菲律賓還有印度尼西亞的陸上基地可用,美國人倒是可以出動規模戰機參與帛琉奪島戰。但是,因為中國太平洋艦隊的存在,美國人卻始終無法將規模登陸部隊運上去,自然也就無法實現收復帛琉之舉。

“斯大林會和中國全面開戰嗎?不,從美國的利益,我們必須讓他這麼做。唯有如此,才能減輕我們在太平洋的壓力!不過,斯大林可不是小泉敏一郎,隨便付出一點代價就能夠滿足,看來,我們必須準備大出血了!”在和多諾萬討論中蘇之戰的時候,杜魯門如此說道。

第五百七十一章花活

杜魯門從美國立場出發,希望蘇俄和中國在遠東大打出手。而對斯大林來說,從蘇俄的立場,他更願意將歐陽雲的那番講話理解為中國人的示威和決心。然後,問題來了——蘇維埃要真的和中國全面開戰嗎?

杜魯門的日子不好過,斯大林的日子就好過了?哦,肯定要比杜魯門好過一點。杜魯門畢竟是民選總統,要服務於“民意”。而蘇俄卻是獨裁統治,說得通俗一點,他只要對自己負責就行了。當然了,作為一個負責任的領袖,在考慮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