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顏良今日連戰連捷之勢,我軍理當固守,不可再擅自出戰,以免重蹈往昔的覆轍,故臣以為,不應該去救匈奴。”諸葛亮道出了他的理由。

劉備陷入了沉默,漸漸平伏的表情,預示著他心下已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

畢竟,同顏良正面交鋒了那麼多次,無一勝績,劉備的自信已是打大折扣,堅守他還有點信心,出戰,他確無把握。

“可是,劉豹率匈奴五部,歸降於本王,如今匈奴五部有覆沒之危,本王卻坐視不顧,豈非有損本王仁義之名,寒了天下人之心。”劉備卻還有些顧慮,顧慮著自己的名聲。

諸葛亮卻淡淡一笑,搖扇說道:“此事易也,大王只需派一支兵馬。打著援救匈奴的旗號,沿汾水北岸西進,進據汾陰對岸的皮氏城。隔岸觀火便是。”

頓了頓,諸葛亮接著道:“倘若顏良攻汾陰不下,大軍將撤時,大王令這支兵馬渡河南下,佯作傾力攻打顏良之狀,匈奴人自會以為是我軍逼退了顏賊。倘若汾陰失陷,世人也知大王是派了援兵的。如此,自可堵上眾人之口。”

諸葛亮幾句話間,輕鬆的解決了劉備的難題。卻令劉備眉頭盡展,面露寬心之色。

劉備騰的起身,徘徊於大堂之中,沉思了半晌。嘆道:“為今之勢。也只有依軍師之計了,這也不是本王故意不救匈奴,實在是大勢所迫,本王也是有心無力啊。”

劉備感慨了半天,表達了自己的無奈,隨後,很乾脆的下令,命張繡率一萬兵馬。沿汾水北岸西進,佯作援助匈奴。

兵馬派出。劉備本人卻坐鎮臨汾,自統大軍按兵不動,對匈奴五部被圍的危境,只作視而不見。

劉備這邊決定拋棄匈奴,汾陰城那邊,劉豹還在巴巴的盼著劉備的大軍,前來解救他脫離苦海。

每天從日升時分起,劉豹就站在城頭,眼巴巴的向東眺望,希望能盼來劉備的仁義之師。

然而,將近半月的功夫,劉豹卻天天失望而歸。

燕軍出現在汾陰北岸的訊息,倒也曾一度令劉豹興奮不已,自以為脫困的時候到了,但當劉豹打聽到,劉備只是派了不到一萬人馬時,劉豹旋即又陷入了無盡的失望之中。

區區一萬人馬,面對顏良十萬大軍,頂個屁用!

劉豹是越等越失望,越等越心情卻沉情,他終於意識到,仁義的燕王,這是打算放棄他這顆失去利用價值的棋子了。

啪!

王帳中,憤怒的劉豹,將手中的酒罈子,狠狠的摔了個粉碎。

那飛濺的酒漬,將身邊不及防備的蔡琰,濺了一身一臉,嚇得蔡琰更是一聲驚臆。

“你個賤人,你當初不是說,劉備乃仁義之君嗎,可現在呢,我匈奴五部被圍,危在旦昔,他卻不起大軍來救,他的仁義何在?”

劉豹又恢復了對蔡琰的埋怨,扯著破鑼嗓子,衝著蔡琰叫嚷。

蔡琰戰戰兢兢,不知該怎麼回答。

她也想不通這是為什麼,劉玄德不是名滿天下的仁義之主嗎,可是,他又為何坐視匈奴五部被圍,卻不肯發大軍來援?

“也許,也許燕王的大軍,已經在路上了,大王不要太過焦急才是。”蔡琰顫聲寬慰道。

“放屁!”劉豹破口大罵,“臨汾城離此不過百餘里,劉備若真想來救,大軍幾天就能趕到,又怎會拖到現在,才只派了一萬兵馬來,還躲在汾水北岸不敢過河,他這分明只是在做表面樣子。”

蔡琰不敢再吱聲了,並不單只是因為他畏懼劉豹,而是劉豹的話,確實令他無話可說。

她的內心深處,漸也在不得不接受,劉備拋棄了匈奴五部的殘酷現實。

“劉玄德,你怎麼能這樣,可是你派人來招降匈奴,我聽從了你的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