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稱皇帝,那就是取死之道,如果大明容許一個稱過皇帝的人安然無惹的活著,那不是鼓勵其他人造反麼?所以正德給楊凌的旨意中說,擅稱皇帝的趙萬興必須處死,至於左右丞相、六部尚書和大將軍,一體發配。其餘人等及弱質女子,皇上宏恩,不予追究。今天早上去知州衙門清點查抄之物,恰好處置此事的明旨下達到知州衙門,楊凌又聽了一遍,此刻自不必隱瞞。楊凌領旨道:“不錯,這些愚民,雖然可笑卻也可憐。當今皇上仁厚,下旨赦免了那些附從的無知之輩,不過對擅稱皇帝的主囚趙萬興,為警戒世人,可就……”。楊凌搖了搖頭,江彬才不在乎那些傻瓜死活,他在意的只是王滿堂一人而已,江彬不由緊張的道:“這麼說,首犯終究是不可赦免的,那位稱了皇后的王姑娘,也會被殺頭嗎?”楊凌道:“這倒不會,一個女子能作得什麼亂?皇上下旨,首惡必除,附從封賞二品官以上者,發配哈密衛,餘者及女子免罪。”楊凌說到這兒,蹙了蹙眉,疑惑的道:“要說奇怪,我只是奇怪為什麼不是發配遼東,而是發配哈密衛,皇上怎麼會想起那個地方?好生奇怪”。這兩年的案犯一般都按楊凌的倡議發往遼東去了,根本沒有罪囚發往西域,而且哈密衛現在並不在大明手中。哈密衛初設於永樂四年,成化九年,吐魯番搶佔哈密衛,又過九年,大明重新奪回哈密衛。從此,大明和吐魯番就在哈密衛開了拉鋸戰,弘治元年,吐魯番再奪哈密衛,弘治四年,大明收復失地:弘治六年,吐魯番三佔哈密衛。弘治八年再收哈密衛,旋即失守。弘治十年,又收復哈密衛,但是到了弘治十八年,趁弘治駕崩,韃靼鐵騎襲擾九邊,吐魯番出兵又一次奪取哈密。歷史上,大明從此之後再也沒有光復哈密。大軍屢作嘗試後唯有退守嘉峪關,經過近一百年的反覆爭奪,大明最終無奈的放棄了哈密衛,放棄了這條扼守西域咽喉的要道。而目前,大明還在嘗試收復哈密,同時為了鉗制瓦剌,逼迫他們與韃靼爭奪草原,雖然哈密城已失,但是楊凌在京師和皇帝定下驅虎鬥虎,坐觀其變。以內爭削弱韃靼之計時,仍令大軍駐守在哈密衛外,既作收復哈密衛的嘗試,又可隨時對瓦剌施加壓力。現在不是對吐魯番大舉用兵的時候,旁的都好說,就是缺錢,各項充實國力的舉措要見效,總得有幾年時間。大明國力充足時,每次收復哈密最少都要用兩年到四年的時間重整軍備,依楊凌估計。就算調集精兵強將遠征做戰,重奪哈密衛也不是舉手間能夠完成的事。在不恰當的時候用兵,正確的目的也會變成窮兵黷武,於國於民有害無利。皇帝的一舉一動,很多小事都是預兆著他的一些目的和看法。楊凌很擔心這是正德要馬上對哈密衛用兵的表現,不過如果他真有這種想法,留守京師的焦芳不會一點訊息聽不到,所以楊凌十分困惑。他哪知道這全是劉瑾的靈機一動。劉瑾聽說有人擅充帝王,憤憤然向正德皇帝大表忠心,要求對這些謀逆百姓抄家滅族,不料正德先看了楊凌的密信,先見為主,不想大行殺戳,劉瑾無奈,只得在正德的話上鑽空子。正德只說發配,卻未說發配到哪裡,劉瑾想起哈密衛那邊和吐魯番小戰不斷,駐紮的全是大兵,由於遠在異域,正常計程車兵因生病、瘟疫減員者也達到三成以上,如果發配幾個奴隸過去,他們的生活條件更加困苦,恐怕還不如痛痛快快挨那一刀,於是便自作主張,加上哈密衛三字,把大順國的左右丞相、六部尚書,還有那位威武大將軍全弄到邊疆玩命去了。江彬聽說皇帝要赦免那美貌女子的大罪,心中卻是狂喜,他原本擔心謀逆大案,不知皇上如何裁決,那女子再是妖嬈,也是個欽犯,路上沾點小便宜還行,可不能和自已的腦袋過不去,所以雖然心中不捨,但是自她被關進大獄,就不曾再動過她的念頭。這時一聽皇帝竟要對她無罪開釋,江彬的花花心腸頓時話絡起來,她的丈夫要被砍頭了,她又是欽犯之妻,自己堂堂遊擊將軍,把這美貌女子弄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