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色地訓斥道:“我說過多少遍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可分心!”

他這話才剛出口,外頭就傳來了一聲嚷嚷:“三師兄,你家中大嫂來看你了!”

話音剛落,就只見裴寧面色大變,隨即甚至連打個招呼都忘了,起身之後便三步並兩步衝了出去。這時候,杜士儀和崔儉玄對視了一眼,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琵琶追在後頭。不為其他,哪怕是瞧著剛剛裴寧那失態的樣子,他們也已經足夠好奇了。要知道,能讓這位冷麵三師兄如此失態的事情,他們倆到了盧氏草堂這好幾個月,還是第一次瞧見!

到了外間兩人方才發現,好奇的遠遠不單單是他們兩個。外頭那條進盧氏草堂的山路不好行車,卻能騎馬,因而此刻但只見一旁有三五個僕從模樣的男子牽著馬匹,而居中含笑正看著裴寧的,是一個年約二十四五的年輕少婦。儘管如今風氣使然,但她的手中仍是拿著一頂帷帽,應是剛剛才取下來,雙鬟望仙髻上簪著一對珠釵,淡色紗衣,外頭罩著大紅半臂,一襲及胸渾色石榴裙,一條帔子搭在雙手之間,外頭服著一襲裘衣,輕敷口脂淡掃蛾眉,恰好襯出了天生麗質,卻又不失雍容華貴。而平日裡最是懼怕裴寧冷麵的學子們,這會兒都三五成群地在一旁張望看熱鬧,尤以那少婦身上投注的目光最多。

裴寧對周圍眾人的圍觀很有些不自在,然而此刻卻發不得脾氣,相見之後只得低聲問道:“大嫂,你怎麼來了?”

“你都三年不曾回家了,你阿兄公務繁忙脫不開身,又實在記掛,可你二兄正在預備明年的明經科,最後家中商議之後,便是我親自走了這一趟。”韋氏若無其事地看著眉頭緊皺的小叔子,因笑道,“既然來了,不可不去拜會盧公,三郎引路可好?”

“大嫂這邊走。”

儘管裴寧領著人去拜見盧鴻了,但他這一位乍然來到的大嫂卻激來了眾多議論。就連站在草屋門口的崔儉玄看著那消失在盧鴻草廬門口的兩人,也忍不住開口說道:“只看他大嫂在這麼多人面前都落落大方坦坦蕩蕩就知道,三師兄那長兄還真是有福的人,嗯,韋氏一族倒是盡出好女兒。話說回來,也不知道三師兄自個兒的親事定下了沒有,就他那張臉,他將來的妻室想必日子難過得很,非給凍死不可……”

聽到崔儉玄竟然在背後嘀咕非議裴寧的婚事,杜士儀不禁莞爾。儘管裴寧已經二十二了,可在這個時代,女子若晚嫁則必有缺陷,而男子因為讀書科舉前途等任何理由晚娶的卻比比皆是,所以裴寧未曾婚娶也並不奇怪。而且,裴寧那性子,真不是尋常女子消受得起的。

裴寧和韋氏一進盧鴻的草廬,便是小半個時辰都沒有出來。再加上二師兄宋慎和四師兄侯曉端起架子趕人,漸漸的,那些好奇的學子都各自散了。然而,杜士儀和崔儉玄今天的任務就是學琵琶,這會兒兩人一本正經地拿了個琵琶盤膝坐在草屋門口,無論宋慎還是侯曉都不好趕了他們回屋。最後,還是侯曉上前沒好氣地低聲提醒了一句:“小心別看熱鬧看得三師兄惱羞成怒,到時候逼著你們倆一夜學會哪首曲子,你們可就哭都哭不出來了!”

“四師兄就別危言聳聽了,三師兄可不是那樣公報私仇的人。”杜士儀哂然一笑擋了回去,突然瞧見草廬那邊似有動靜,忙出聲說道,“看,三師兄出來了!”

面如寒冰的裴寧卻是一個人從草廬出來,腳下飛快地走到草屋門口,掃了一眼杜士儀和崔儉玄便沉聲說道:“教你們的輪指法、立撥法、攏弦法,你們自己習練,一個月之內給我先練熟了那首《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