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人遲早都還會記得我張嘉貞;我須不是那等無能之輩年初回朝之際;我還捶得張說落荒而逃;這次有什麼好怕的?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杜士儀當然不知道;張嘉貞沒有居高臨下見自己;最大的緣由便是因為這位舊ri宰相生出了自危之心;根本顧不上他。
而他從益州大都督府好端端地回來了;由於從者都得了吩咐;並不隱瞞吃了個閉門羹之事;因而縣廨上下的屬官自是心情各異。既是初來乍到;已經吩咐了一切從舊例;杜士儀便表現得悠閒自在;去拜見張嘉貞不果的這天下午;他就命人執帖去了李白和吳指南投宿的旅舍;得知兩人去了張儀樓;他便索xing帶人找了過去。
錦城名勝;東有散花樓;西有張儀樓;儘管杜士儀帶的都是家中隨從;沒有到過蜀中的人;但隨便攔一個路人一問;他便立時知道了;這所謂的張儀樓;便在成都西門。
相傳此地乃是當年秦滅蜀國;而後張儀築城時;用來定方位的地方;後來此地便建起了這座張儀樓作為西門城樓。因樓高百尺;因而又得名曰百尺樓。這座百尺張儀樓重簷飛字;巍峨壯麗;儘管鄰近城門重地;但如今太平盛世;每ri上午下午各有一個半時辰;容百姓登樓觀賞。
說是百姓;但多數都是有閒情逸致的讀書人。這會兒杜士儀帶著兩個從者一上去;就發現四下裡最多的便是一身白衫計程車子;此外便是三兩衣著華麗的富商大賈;竟是藉著這寶地談生意的。他轉了一小半;就找到了李白和吳指南;可見他們那邊彷彿還有三四個人在;他就沒有湊過去;而是到城樓四面轉悠了一圈;極目遠眺;卻只見山水宛然入目;讓人心曠神怡。
“這張儀樓西瞻蜿蜒岷山;觀大江之水千里奔騰歸來腳下;南俯二江迥濤東漸雙流入於大海;北眺遠岫林端絕域chunsè;東臨少城街巷紛錯百族肆居;可謂是成都第一樓;較之散花樓更勝何止一籌屆時若是宇文中丞到了成都;自然該由這西門而入”
“一口一個宇文中丞;你只不過是寄籍成都;可不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這位宇文中丞一路括田括戶;又是查訟案清田畝;到時候若是知道仁兄家中人口眾多;卻是從江淮遠遷到此的衣冠戶;卻是從來不服賦役;那時候可就有得你好看了”
杜士儀突然捕捉到了這有些針鋒相對的一問一答;不由得眉頭一挑。儘管他昨ri方才上任;可縣廨之中那幾個屬官;卻是從未提到過宇文融即將抵達成都的訊息
如今宇文融身兼數個使職;驛遊天下;勸農、覆囚、括田、括戶、勾當租庸調地稅、廉察天下百官;幾乎就沒什麼管不著的;活脫脫一個口稱天憲的欽差大臣。此時此刻;他沉思片刻;便對身邊一個從者吩咐了幾句。等到他又前行時;那從者便笑容可掬地向那兩個說話的書生湊了過去。
然而;等到杜士儀一個圈子轉下來;又看到了李白和吳指南時;卻只見吳指南臉上漲得通紅;竟是與人激烈爭執了起來。聽到剛剛和他們說話的幾個士子左一個客戶;右一個外鄉人;譏刺反諷不斷;其中趕人之意溢於言表;他頓時眉頭大皺;當即大步走上前去。
“不意李十二郎也在此地;倒是趕巧了。”
吳指南知道李白不喜歡與人口舌相爭;再加上剛剛對方出言不遜;他心中激憤;此刻已然爭得面紅耳赤。聽到這話;他本能地循聲望去;等認出是杜士儀;他一時大喜過望;連忙快步迎上前道:“杜郎君怎麼到這裡來了?你不是剛剛上任;正當忙碌之時……”
“勸農勸桑;興水利造舟橋;明禮法察學校這些都是一縣之主的職責。不過;新官上任固然千頭萬緒;可更重要的是先在成都城內好好走一走看一看;也好瞧瞧這蜀郡名城是何等風土人情。”杜士儀見那幾個士子驚疑不定地看著自己;他方才微笑道;“卻不想才剛登上這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