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億人口,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左右,有計劃生育國策嗎?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的重要指標,而不是人口的總數,就人口密度而言,中國根本排不上號。
大唐需要人口,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口,一千萬哪裡夠?就算是一個億,也還遠遠不夠,短期目標,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之內,以一千萬人口為底子,使大唐人口增加到一億,翻十倍!嗯,就這樣決定了!
為此,蘇寧再次提出了一個建議——鼓勵生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鼓勵生育的傳統,大多數都是出於國家征戰的需要,人越多,壯丁越多,能開發的土地越多,能徵收的賦稅越多,能徵召計程車兵也就越多,所以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朝廷都有鼓勵生育的檄文,只不過一直以來都不能登上臺面,成為正式的律法,百姓養育孩子很苦,很困難,尤其是在如今,若是沒有政府的幫助,一家普通的農戶養育兩個孩子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蘇寧覺得,大唐政府是時候介入了。
為此,在《勞動改造律令》釋出之後,蘇寧認為,有必要在一次釋出一條律令,那就是《鼓勵生育律令》,具體的也就是生的孩子越多,得到的獎勵也就越多,生育的孩子越多,負擔就越輕,因為政府會有專門的款項撥付,幫助多子的家庭養育孩子,每個月都會給予相當的補貼,政策上也會傾向多子的家庭,比如免除徭役,免除其中幾個孩子的兵役,賞賜土地等等。
這個計策提了出來,李二陛下在內的大唐大佬們都顯得非常有興趣,李二陛下饒有興趣的問道:“鼓勵生育,古已有之,多是戰亂時期為增加兵員之措施,春秋戰國時期尤為多見,但是,卻未曾有過這等措施,若是生育的孩子多了,官府自然會有些慶賀禮品之類的,不過這專門款項幫助養育,這倒是頭一回聽說,諸位愛卿以為呢?”
左僕射房玄齡專門負責民政很多年了,對於這方面較為權威:“陛下,老臣以為,蘇侯所言,雖然比較倉促,但也不是不能考慮,據老臣所知,民間一戶家庭養育一個孩子,所需要付出的代價相當高,雖然十歲以上的男童就可以下地耕作,但是人多了,在糧食產量未曾上漲的情況下,吃的也多,孩子越多,糧食也就不夠吃,在孩子長成獲得授田之前,家庭負擔相當嚴重。
因此民間多有販賣人口進入豪門大戶以圖生路之舉,這些人口都是不能被登記在冊的人口,所以老臣估算。這一類沒有被登記在冊的實際人口,不會低於百萬,但這卻是走投無路之舉,這還是治世,若是亂世,唉,易子相食也並非罕見,所以,百姓養育孩童之苦,非是我等可以想象。百姓也不是願意生。而是實在養不活。”
頓時出身貧苦的尉遲恭就不答應了:“誰說不能想象,當初我父親和母親養育我們一家子,你以為很容易嗎?天下大亂,哪一戶不遭災?哪一戶不死人?都不說而已!”
房玄齡一愣。苦笑著點頭稱是。李二陛下老臉一紅。出身高階貴族的他,真的不感覺養一個孩子很困難,只不過教育起來比較困難而已。尤其是教育未來的皇帝,更困難……但是,蘇寧的這個政策,的確不是不能考慮,這些年商務大興,朝廷所獲賦稅和李二陛下的私人所得已經堆積成山,大有用不完的架勢。
平常看著充盈的國庫和糧庫,雖然高興,但是也有些發愁,這些錢財堆在這裡總是堆著,不會少是不會少,但是也不會多,而且大唐還有那麼多的窮苦百姓,要是不用在他們身上,多少有些不妥,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唐每一年的賦稅都是取自於百姓身上的,兒李二陛下的這些私人所得,卻是自己的投資所得,得到的都是外族人的財富和有錢人的財富,並不是來自於百姓。
所以,若是可以幫助百姓減輕生活負擔,使其多多生育孩子,把孩子養活了,十五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