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也是非常之少,這裡面的利潤有多大也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如果在嶺南辦理這個工坊的話,就地生產就地販賣,那利潤會呈幾何指數的增長,因為以往都是直接把甘蔗運往長安,不在本地生產的。
不過蘇寧既然提出了要在嶺南辦一個大型甘蔗莊園,然後在本地設立一個全大唐最大的糖製作工坊,那麼幾乎每一個嶺南的大人物都嗅到了其中無法掩藏的肥油的氣味——這幾乎就是一本萬利啊!
有好處的事情大家都想參上一腳,蘇寧此來一點兒錢都沒帶,也並沒有自己付錢建設甘蔗莊園的想法,肯定就是就地取材,就地籌錢,就地僱傭工作人員,當然了,最核心的製糖工藝不能外洩,製糖的最核心的技術和過程都要有自己從長安城帶來的蘇府技師負責,嶺南人是不可以參與其中的。
除此之外,蘇寧不介意分出一份利潤給嶺南的一個大人物,然後換取他對於製糖工藝的保護,由他負責驅逐所有的蒼蠅,畢竟強龍不壓地頭蛇,這種事情,交給地頭蛇去辦,也好趁機挑撥一下這些地頭蛇們的關係,為朝廷掌握嶺南的權力做出一些準備。
這個選擇肯定就是馮盎了,馮盎是嶺南最具權力的人物,嶺南共主,朝廷就算派一個嶺南總督過來,要是沒有馮盎的點頭和支援。那也是寸步難行的,不為別的,只是因為馮盎在嶺南的威信和馮家五代經營嶺南的優勢太大了一些。
不過正如同丘吉爾說過的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任何事情上,牽扯麵越大,那麼感情因素就影響越小,利益因素就越大。兩個人之間的兄弟情感可以勝過一切。哪怕是性命,為了自己對兄弟的承諾付出性命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如果是團體、組織乃至於國家,這種事情就不會存在。
事情越大。就越不能靠感情來對待。
馮家在嶺南如今的地位需要動一動。蘇寧沒打算把馮家廢掉。並且也相信李二陛下也不會想要把馮家廢掉,馮家還存在著就是朝廷尊重嶺南人自主權利的一個訊號,馮家存在了五代人了。繼續存在下去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是他們存在的意義至少也要和英國王室一個等級才可以,到了那個等級,存在多久都沒人管你。
換言之,拿權力換財富和傳承,走到最後,蘇寧希望馮盎可以做出一個合理的選擇。
所以如今,就要讓馮盎自己一步一步走到這個圈子裡面,而且自己的選擇也非常合理,合理的讓人挑不出毛病,馮盎是嶺南最具有權力的人,而他的家族也是嶺南第一家族,擁有崇高的聲望,自己要在嶺南辦理一個全大唐最大的大莊園,肯定少不了馮盎的協助,然後封他一點兒利益讓他出力,這是最合理的方式,如果不這麼做,蘇寧才要當心馮盎會不會暗地裡面使絆子。
不過審計司和市舶司完全長握在自己的手裡,這些人若要出海就必須要得到審計司和市舶司的同意,如果沒有報備,那麼海軍是絕對不會放行的,李大亮已經和蘇寧打好招呼了,會派遣艦船在南海四處晃悠,看到有船隻就有權力要求他們停下來接受審查,出示審計司和市舶司的雙重允許,如果沒有的話,會很糟糕。
和這些人打交道,切不可心慈手軟。
果不其然,蘇寧找到馮盎的時候,馮盎相當高興,當場就拍了胸脯說把這個事情包在他身上,然後立刻就帶著蘇寧在馮家的土地上尋找適合做甘蔗莊園的地方,蘇寧原先就有一個甘蔗莊園,那個甘蔗莊園雖然小,但是蘇寧打算把那裡當作是製作白糖的重要場所,而馮家的甘蔗莊園則是單純的種植甘蔗的場所。
馮盎沒問什麼,蘇寧一句分出一成利潤以感謝馮公相助之恩就把馮盎打發了,至於為什麼不在多要一點兒,馮盎自己也明白,最開始的時候,蘇寧是和李孝恭一起合夥做這筆生意的,李孝恭有四成利潤,蘇寧掌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