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李青蓮演繹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意境,不捨之間,又是希望友人可乘風破浪,無拘無束。

這意境之中有一種追求自由,勇往無前的力量,所以暗影者的黑暗之氣絲毫無用,反被其傷。

也就是說,那石頭上的三式劍法,自己不僅僅是要看出他的行功軌跡,還要體會出他想要演繹的意境,如此方能學會。

腦海中所想,讓陳未名心臟狂跳不止,什麼佈陣、煉器之類的事情都拋到了九霄雲外。

與老蔡道謝一聲後,便出了據點,招出風之翼,急速朝唐國國都飛去。

第六十四章關鍵

出了據點,陳未名傾盡全力趕路,不過五天時間就已經到了唐國國都。

強盛的唐國已經不復存在,經歷了那一戰,在殺手學徒和李祚的聯手之下,李家王室死的只剩下了他一個。沒有了王的領導,民心離散,軍隊混亂,其他國家很輕易的就攻入了國境。

此時,唐國境內四處都在打仗,一派亂象,反倒是這曾經人煙鼎盛的國度成了空無一人的廢墟。所有人都害怕了那一日的殺戮,唯恐屠殺者再次出現,根本不敢回來。

如此,反而是合了陳未名的心意,成為了廢墟的國都之中空無一人,他可以放心嘗試。

國都雖然成了廢墟,可這記載了李青蓮三式劍法的石頭卻是完好無損。找了一個隱秘處,盤膝坐下,陳未名催動破妄存真之眼朝石頭上看了過去。

已經有過嘗試的他,輕車熟路,很快就進入了狀態。

月光之下,獨上寒山,一道身影手持長劍翩翩起舞,劍鋒、劍芒,還有紛飛的真氣,化出一朵青色蓮花在山頂盤旋。

第一招,問月之劍,遙擊長空,舉劍揮動,劍光如梭,衝入雲霄貫穿天地。

第二劍,橫掃千軍,真氣化作劍氣,青蓮盤旋,分清降濁,環擊四方,無人能敵。

第三劍……陳未名已經感覺到了劇烈的頭疼,這種將精神力專注於破妄存真之眼的催動方式,耗損極大,上一次只是看到第二劍就令自己幾乎崩潰,並因此昏迷,足足十天方才恢復。

如今進入築基期後,精神力增長不少,不至於在此時崩潰,但很明顯已經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不過陳未名沒有放棄的打算,最後的試煉在八個多月以後,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自己必須要更進一步變強。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心中將詩詞默唸了一遍,陳未名繼續看著那些腳印和石頭上的劍痕。

李青蓮的劍與詩是脫不開干係的,緊密相連。而他的詩前兩句往往相對平淡,後兩次方才波譎雲起,氣勢磅礴,似乎其劍招和劍意都是隱藏在後兩句詩中。

從李祚使用的清平調前兩劍,還有鹿門山人那孤帆一劍來看,兩人似乎也都是如此理解,將重點放在了後兩句,甚至是忽略前兩句。而陳未名感覺到了,前兩句也尤為重要,它是完成整個劍招意境的必須部分。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青蓮描述的究竟是什麼?陳未名心中沉思,他擅長於模仿複製他人的神通,卻實在不擅長吟詩作對以及體會其中的意境。

名花……傾國……君王……陳未名不斷的在心中閃過這三個詞。要體會意境,首先得找到載體,實實在在的名詞。傾國雖然是形容詞,但從“兩相歡”來看,它又該是與名花並列的名詞……

想著想著,索性將破妄存真之眼停了下來。這一刻,陳未名將自己不多的文學才華發揮到了極致,細細思索,細細品位。同時也利用這一刻的時間來恢復自己的精神力,準備好下一次嘗試。

可惜他是個粗人,實在沒有李青蓮的才情,思索了好幾日,直到精神力完全恢復了也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