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能領軍立下大功,我必奏明陛下重加封賞!”羅海見陡然獲得了一個四品大官,大喜道:“羅海願為將軍效命!敢問將軍現欲往何處去?”張遼道:“江東會稽郡。我等欲在餘姚一帶登陸,汝熟悉一路海況否?”羅海笑道:“將軍放心,這一帶海況某閉著眼睛也能瞭如指掌!”張遼大喜道:“既如此,汝速速歸去,領汝等戰艦先行,為我等引路,速速兵發餘姚!”羅海領命,自回本艦。
羅海回到艦隊,告知諸嘍兵唐軍招安封官訊息,眾嘍兵原本心中惴惴,不知禍福,聞聽招安訊息,心中大喜,俱各歡呼。於是海盜艦隊轉眼間變成了唐軍先鋒,一馬當先,領路直奔會稽郡而去。
路上行程不短,非止一日,入海十餘日後唐軍水師艦隊在羅海領航之下終無驚無險駛入今日之杭州灣,逼近會稽郡餘姚城。由於唐軍來自海上,吳軍竟無察覺。自張遼、羅海等率兩萬餘大軍剩小舟上岸時,才有漁人報入餘姚:唐軍來犯!餘姚乃是小縣,風聞唐軍來得突然,不及也不敢抵抗,望風而降。張遼等領大軍佔了餘姚,兵貴神速,即刻發兵來攻會稽。
會稽郡守虞翻乃是文人,聞聽得張遼領兵來犯,離此只有數十里時,嚇得面色如土,作聲不得。有心腹屬下密曰:“前者聞報唐軍兵發三路,一取西山,一取南徐,一取廬陵、豫章,俱各勢如破竹,江東看看覆滅!公若早降,一可獲唐軍厚待,二亦可保家族平安!望公詳思之!”虞翻曰善,即與會稽眾官員捧璽印於城外出降。
張遼未料到如此順利,大喜過望曰:“仲翔等能知天命,順時而歸,實是百姓之福也!”遂重賞投誠江東諸官員。即日,張遼遂留胡車兒守會稽,自領兩萬餘兵馬兵發富春、餘杭等地。吳虔、羅海領萬餘水師亦北上會取吳郡。
由於張遼領軍來得突然,吳郡諸城多是措不及防,一路之上,富春、餘杭、嘉興、吳興等城望風而降。轉眼間,即殺至吳郡城下。是時,呂虔亦已領水軍攻取了松江。(松江乃是江東陸氏一門老巢,由於陸遜的原因,故呂虔領軍並未有多少征戰!)不多日,張遼、呂虔會師於吳郡城下,準備強取吳郡。
第七十七節 郭奉孝大破東吳軍
卻說龐統領兵佔了南昌以後,衣不解甲,馬不卸鞍,便急令馬超去取湖口、鄱陽,自領大軍去取建昌。唐軍勢大,一路奏凱,湖口、鄱陽、彭澤等城城小兵寡,不敢抵敵,望風而降。
龐統大軍即日兵抵建昌,建昌守軍此時風聞江東各地烽火四起,處處告急,又聞唐軍大兵開到,早嚇得手足無措,士氣低落,逃散者不知凡幾。龐統、高順等即日領兵攻城,不過三鼓,唐軍蜂擁殺入建昌,至夜建昌全城已定,柴桑南門建昌城遂告失守!龐統不敢稍歇,大軍休整一日,即刻兵發柴桑,來取東吳老巢!
公元212年八月間,龐統、馬超所領近十萬唐軍會師於柴桑城下,將柴桑孤城圍得是水洩不通。孫權則盡集城中萬餘兵馬並城中數千諸文武、富戶家兵約兩萬人上城守護,準備和唐軍決戰到底。
卻說周瑜在西山水陸聯營與我日夜麈兵,激戰十餘日,不分勝負!正在相持間,忽流星探馬報於周瑜:唐軍龐統、馬超等出長沙,兵取廬陵,殺奔豫章而去。周瑜聞言暗暗叫苦,知道大事不妙,江東危矣。有心回援,卻被唐帝在此死死拖住;若要不救,又恐豫章難保。一時無計,只得相持下來。又過得十餘日,又得快馬來報:南昌失守,呂範身死。周瑜面如土色,一屁股坐倒在帥椅之上,往日的儒雅風流不知拋在了休處,只剩下一臉的茫然與灰敗。諸吳將亦是面沉似水,各有所思,帳中氣氛極度壓抑。周瑜苦笑兩聲道:“如今我等被唐帝拖死在此處,不得寸離,現今柴桑危急,奈何?”諸將面面相覷,一時愕然,懼各無計。眾人正在焦慮間,忽然又有快馬來報:“唐將張遼、張繡等乘大船入海,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