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賈榮僅去過兩次蔡府,對於賈榮在虎牢關的戰績,蔡邕沒說什麼,他也明白關東諸侯是不會放過賈榮的。
何況關東諸侯的作風連西涼軍的一半都不如,看看諸侯聯軍走過的村子郡縣就知道了,不用屍橫遍野來說,也足以稱的上秋風掃落葉了。
“恩師,如若有什麼事,傳喚我一聲就可以了。”賈榮語氣恭謹的說道。
蔡邕道:“不知志遠會如何對待聖上?”剛剛入座,蔡邕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雒陽城西涼軍一家獨大,若賈榮有意成為大漢中興之臣,輔助聖上,外勸各路諸侯,則大漢中興指日可待,像蔡邕這樣的老人,最樂於見到的就是大漢能夠中興,國泰民安,連帶著賈榮也能名留青史,在世人的眼中,這是最大的殊榮,應允了蔡琰和賈榮的婚事,也就將賈榮當做了一家人。
賈榮道:“恩師此言差矣,每一位百姓能過上好日子是弟子畢生的夢想,大漢久經戰事,國力凋敝,關東諸侯名義上是清君側振興大漢,其中真心為漢者,能有幾何?讓他們進雒陽之後,最先做的不是安穩百姓,恐怕是想著怎麼去爭名奪利,怎麼把弟子給殺死。”
蔡邕嘆道:“難道十八路諸侯中就無一人真心為漢?”
賈榮苦笑著搖了搖頭,如果論真來說的話,曹操算是一個真心為漢的人了,不過在權勢的薰陶下,大漢還是葬送在了姓曹的手中。
蔡邕道:“不管怎麼說,這天下始終是漢室的,希望志遠能夠真心為國,讓大漢的百姓能夠過上好日子。”放到以往,蔡邕肯定會說讓皇室中興,保衛大漢社稷。
在賈榮的影響之下,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變成了為百姓考慮。
賈榮道:“恩師儘管放心,弟子起身微末,自然懂得天下百姓的疾苦,有朝一日,弟子必讓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不為一日三餐擔憂,不為身家性命擔憂。”
蔡邕眼中閃過一道亮光,現在的賈榮無疑是最具有魅力的,將天下事繫到自己身上,敢有這份自傲的人,放眼天下能有幾何?
本週首頁精選,大家一起努力,將鐵騎往上推推!
三四二章:兵臨城下(上)
“志遠有什麼需要我這個老頭子做的,儘管明言,還有,就是常去府中看看琰兒。”蔡邕臨行前囑咐道。
賈榮感到心中有一道暖流緩緩流淌而過,在遍地都是爾虞我詐的雒陽,能找到一份真正的關心何其不易,儘管這個老者有時會反對自己。
在賈榮的命令下,虎牢關孟津關平津關計程車兵全部撤到了雒陽城。
不用賈榮勸導,得知董卓身死的訊息之後,臧霸當即帶領麾下人馬加入西涼軍,臧霸所部士兵無一人出言反對,他們被留在虎牢關,說白了就是被遺棄在了那裡,僥倖回來,自然想起昔日裡賈榮的千般好,儘管這人也有些毛病,不過這些毛病好像在加入西涼軍之後全部成了優點,沒有士兵會嫌棄主將對他們太好。
董卓的葬禮很隆重,這個在大漢朝堂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徹底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或許若干年後,後人想起董卓,只是史書上簡單的幾句評語,放眼整個歷史,能夠在史書上留下隻言片語能有幾個,多少雄韜偉略之輩,擠破頭想要在其中佔據一點地方,他們中間不乏驚採絕豔之人。
西涼軍部曲將領和董軍將領全部參與了董卓的葬禮,看著隊伍中有著朝中官員的身影,賈榮暗笑道“看來董卓在朝中不是那麼的不受歡迎啊”。
董卓的死去,賈榮順勢崛起,取代了董卓在朝中的地位,一日之下萬人之上,帶劍入朝,面見漢帝而不拜。
半月後,雒陽城外聚集了十八路諸侯所有的軍隊,除去沿途關卡駐紮計程車兵和攻城之時死亡計程車兵,聯軍共計十餘萬人,旌旗遮天蔽日,連綿數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