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錄用,康熙十二年原定一品用員外郎,二品用大理寺寺正、知州。雍正七年,用知州者以主事改補。乾隆五年,定三品用七品筆帖式,四品用八品筆帖式。宣統元年,吏部奏言:“漢文、武官廕生,按品級正、從授職,滿廕生不分正、從。漢廕生引見,以內用、外用擬旨,滿廕生以文職侍衛旗員擬旨。惟光緒三十二年以後,漢員一體簡授,旗職若現任都統、副都統,廕生依滿例給廕,不無窒礙。擬請原系尚書、侍郎改授升授者,都統依漢尚書例,副都統依漢侍郎例,三品以下京堂、監司升授之副都統,依漢正二品例,仍以內用、外用擬旨。”允之。

初制,非現任官不得廕,內務府佐領以下官不給廕。康熙六年,定各官不論級銜,均依實俸廕子,是年始許內務府佐領以下官子弟給廕。十二年,並許原品解任食俸者給廕。

先是康熙三年定廕、監生已得官及科目中式者,不得補廕。乾隆四十五年改定嫡長子孫有科名尚未選用,及有職銜原承廕者,許補廕。道光以後,捐例宏開,既得官職,仍許補廕。銓選混淆,倖進滋多。

光緒二十二年,御史熙麟奏言:“吏部銓選,以奉特旨人員統壓各班,然如廕生暨及歲引見之員,曾捐道府,引見奉諭仍以道府選用者,本系捐班,部章竟歸特旨班銓選。比年以來,率皆營私取巧,預捐道府,為他日例邀特旨統壓各班之地。致使同一廕生暨及歲人員,而廉吏兒孫,興嗟力薄,紈袴子弟,逞志夤緣,於世道人心,大有關係。請以此等人員加捐道、府者,與捐納人員同班銓選。”下部議行。

難廕,順治三年定製,官員歿於王事者,依應升品級贈銜,並廕一子入監讀書,期滿候銓。康熙十八年定殉難官依本銜廕子,不依贈銜。雍正十二年,奏定官員因公差委,在大洋、大江、黃河,洞庭、洪澤等湖,遭風漂歿者,依應升品級廕、贈,在內洋、內河漂歿者,減等廕、贈,八品以下,贈銜不給廕。乾隆六十年定官員隨營任事,催餉盡力,因病身故者,依內洋、內河漂歿例廕、贈。道光二十三年,許八品以下官因公漂歿及軍營病故者,贈銜,廕一子監生,許應試,不得銓選。光緒二年奏定現任官遇賊殉難及軍營病故,如系以何種官階升用、補用、即用並捐保升銜者,依升階、升銜、贈銜,依實官給廕。候補、候選者,依現任官廕、贈。休致、告病者,依原官廕、贈。降調者,依所降官廕、贈。已揀選之舉人,就職、就教之恩、拔、副、歲、優貢生,並考有職銜之捐納貢監生,各按品級、依現任官廕、贈。未經揀選舉人,依七品例。恩、拔、副、歲、優貢生依八品例。廩、增、附文生員依九品例廕、贈。虛銜頂戴人員,止予贈銜,不給廕。

乾隆以前,旗員效力行間,懋著勞績,及臨陣捐軀者,其子孫例得世職。年未及歲,已承襲未任職者,給半俸。綠營員弁陣亡議恤,僅得難廕而已。乾隆四十九年詔曰:“旗員及綠營人員,效命疆埸,同一抒忠死事,何忍稍存歧視。嗣後綠營員弁軍功議敘恤賞,仍依舊例。陣亡人員,無論漢人及旗人,用於綠營者,一體給予世職。襲次完時,依例酌給恩騎尉,俾賞延於世。”自是漢員死難者,亦多得世職矣。

凡殉難贈銜,總督加尚書銜者,贈太子少保銜。巡撫加副都御史銜者,贈左都御史銜。布政使贈內閣學士銜。按察、鹽運使贈太常寺卿銜。道員贈光祿寺卿銜。知府贈太僕寺卿銜。同知、知州、通判贈道銜。知縣贈知府銜。教諭、訓導贈國子監助教、學錄銜。其餘各官,按品級比例加贈。光緒二年,定內洋、內河漂歿及軍營病故者,減等贈銜。惟總督、巡撫、布政使,無庸議減,仍減等給廕。

凡給廕,康熙間定製,三品以上廕知州,四品以下至通判廕知縣,佈政、按察、都轉鹽運三司首領官及州、縣佐貳六品、七品官廕縣丞,八品、九品官廕縣主簿,未入流廕州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