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近聯汴洛,遠達甘新,為西北緯幹之樞紐,陝撫曹鴻勳奏準。三十二年,蘇人以王清穆為總理,規畫江蘇全路,江南自上海經松江以達浙江,北自海州入徐以達豫。桂以于式枚為總理,擬自桂林築路至全州以達湘,經梧州以達粵。粵漢自美約廢后,三省公設路局於鄂,籌款築路,各自為之,不相攙越,先幹後枝,以為要約。湘以袁樹勳為總理,粵人內閣侍讀梁慶桂、道員黎國廉與粵督岑春煊爭粵路商辦,被劾奪官。上命往查,旋起二人原官,路由官督商辦,旬日集股數達四千萬元,以鄭官應為總理。

當其時,以鐵路為救時要圖,凡有奏請,立予俞允。請辦幹、枝各路,經緯相屬,幾遍全國。其籌款,於招集民股外,大率不外開辦米穀、鹽、茶、房屋、彩券、土藥等捐,及銅元餘利、隨糧認股數者。而程功之速,事權之一,首推新寧。陳宜禧者,籍新寧,嫻鐵路學,眾相推戴,始終其事,故二年而路竣。次則潮汕,雖勘路招股,事變屢起,而卒底於成。總理張煜南,獎擢三品京堂。此外,以粵漢路粵人集股為最多,傾軋亦最劇。總理屢易,路工停滯。川省以租股為大宗,數達千餘萬元。浙、閩、皖、贛亦均次第興工。其餘各省,大都集股無多,有名鮮實。西潼一路,以商股難成,奏歸官辦,其見端也。

三十四年,上用蘇撫陳啟泰言,以大學士張之洞督辦粵漢,冀以統一事權,亦無所濟。是年,詔以鐵路為交通大政,紳商集股,各設公司,奏辦有年,多無起色,命所司遴員分往查勘。尋奏上勘路查款辦法。時川漢已派員往查。其餘以洛潼、西潼、同蒲、江蘇、浙江最要,為一起;粵漢、潮汕、新寧、惠潮、廣西、福建次要,為一起;滇蜀、安徽、江西再次,為一起。擬先查洛潼、西潼、同蒲三路,報聞。宣統二年,川路司出納者,虧倒路股百九十餘萬,川人宦京者甘大璋等聞於上,查明飭追,徒託空言而已。

三年,給事中石長信言:“我國興造各省鐵路,事前並未謀定後動。今宜明定幹路、枝路辦法,使天下鹹知國家鐵路政策之所在,此後有所遵循,不再如從前之群議龐雜,茫無主宰。當此時事日亟,邊防最要。國家若不趕將東西南北諸大幹路迅速次第興築,則強鄰四逼,無所措手。人民不足責,其如大局何。此中利害,間不容髮。惟有仰懇乾綱獨斷,不再遊移。在德、奧、法、日本、墨西哥諸國,其鐵路均歸國有,而我分枝路與民,已為優異。況幹枝相輔,上下相維,於理尚順,於事稍易。此路政之大綱,亟宜明定辦法者一也。又東南幹路,以粵漢議辦為最早。光緒二十六年,督辦大臣會同湖廣總督等奏準借美款興造。當時訂定合同後,業已築成粵省之佛山三水鐵路一百餘裡,廣州至英德幹路亦已購地開工。乃三十年春間,張之洞忽信王先謙等之言,不惜鉅資,經向美公司廢約,堅持固執,卒至停罷。廢約後,原欲集鄂、湘、粵三省之力以成此路。詎悠忽數年,粵則有款而紳士爭權,辦路甚少,湘、鄂則集款無著,徒糜局費。張之洞翻然悔悟,不護前非,仍擬借款築造,乃向英、德、法三國銀行訂定借款草合同,簽押後正欲入告,因美國援案插入,暫緩陳奏。張之洞旋即病故,此事遂一擱至今。計自廢約以來,已閱七載。倘若無此翻覆,粵漢早已告成,亦如京漢,已屆十年還本之期矣。至川漢集款,皆屬取諸田間,其款確有一千餘萬。紳士樹黨,各懷意見,上年始由宜昌開工至歸州以東,此五百里工程,尚不及十分之二三,不知何年方能告竣。而施典章擅將川路租股之所入,倒帳竟至數百萬之多。此又川、粵、漢幹路之潰敗延誤,亟宜查辦者又一也。近來雲貴督臣李經羲議造滇桂邊路,於國防尤有關係。然不有粵漢幹路自湖南之永興與廣西之全州相接,則滇桂路何能自守?今我粵漢直貫桂滇,川漢遠控西藏,實為國家應有兩大幹路,萬一有事,緩急可恃。故無論袤延數千裡之幹路,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