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棻,皆別疏陳所見。諭曰:“我朝未明定儲位,可讀所請,與家法不合。皇帝受穆宗付託,將來慎選元良,纘承統緒,其繼大統者為穆宗嗣子,守祖宗之成憲,示天下以無私,皇帝必能善體此意也。”

六年,太后不豫,上命諸督撫薦醫治疾。八年,疾愈。孝貞皇后既崩,太后獨當國。十年,法蘭西侵越南。太后責恭親王奕訢等因循貽誤,罷之,更用禮親王世鐸等;並諭軍機處,遇緊要事件,與醇親王奕枻商辦。庶子盛昱、錫珍,御史趙爾巽各疏言醇親王不宜參豫機務,諭曰:“自垂簾以來,揆度時勢,不能不用親籓進參機務。諭令奕枻與軍機大臣會商事件,本專指軍國重事,非概令與聞。奕枻再四懇辭,諭以俟皇帝親政,再降諭旨,始暫時奉命。此中委曲,諸臣不能盡知也。”是年,太后五十萬壽。

十一年,法蘭西約定。醇親王奕枻建議設海軍。十三年夏,命會同大學士、直隸總督李鴻章巡閱海口,遣太監李蓮英從。蓮英侍太后,頗用事。御史硃一新以各直省水災,奏請修省,辭及蓮英。太后不懌,責一新覆奏。一新覆奏,言鴻章具舟迎王,王辭之,蓮英乘以行,遂使將吏迎者誤為王舟。太后詰王,王遂對曰:“無之。”遂黜一新。

太后命以次年正月歸政,醇親王奕枻及王大臣等奏請太后訓政數年,德宗亦力懇再三,太后乃許之。王大臣等條上訓政典禮,命如議行。請上徽號,堅不許。十五年,德宗行婚禮。二月己卯,太后歸政。御史屠仁守疏請太后歸政後,仍披覽章奏,裁決施行。太后不可,諭曰:“垂簾聽政,本萬不得已之舉。深宮遠鑑前代流弊,特飭及時歸政。歸政後,惟醇親王單銜具奏,暫須徑達。醇親王密陳:‘初裁大政,軍國重事,定省可以?承。’並非著為典常,使訓政永無底止。”因斥仁守乖謬,奪官。

同治間,穆宗議修圓明園,奉兩太后居之,事未行。德宗以萬壽山大報恩延壽寺,高宗奉孝聖憲皇后三次祝釐於此,命葺治,備太后臨幸,並更清漪園為頤和園,太后許之。既歸政,奉太后駐焉。歲十月十日,太后萬壽節,上率王大臣祝嘏,以為常。十六年,醇親王奕枻薨。二十年,日本侵朝鮮,以太后命,起恭親王奕訢。是年,太后六十萬壽,上請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蹕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朝鮮軍事急,以太后命罷之。二十四年,恭親王奕訢薨。

上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顧以國事日非,思變法救亡,太后意不謂然,積相左。上期以九月奉太后幸天津閱兵,訛言謂太后將勒兵廢上;又謂有謀圍頤和園劫太后者。八月丁亥,太后遽自頤和園還宮,複訓政。以上有疾,命居瀛臺養?。二十五年十二月,立端郡王載漪子溥?繼穆宗為皇子。

二十六年,義和拳事起,載漪等信其術,言於太后,謂為義民,縱令入京師,擊殺德意志使者克林德及日本使館書記,圍使館。德意志、奧大利亞、比利時、日斯巴尼亞、美利堅、法蘭西、英吉利、義大利、日本、和蘭、俄羅斯十國之師來侵。七月,逼京師。太后率上出自德勝門,道宣化、大同。八月,駐太原。九月,至西安。命慶親王奕劻、大學士總督李鴻章與各國議和。二十七年,各國約成。八月,上奉太后發西安。十月,駐開封。時端郡王載漪以庇義和拳得罪廢,溥?以公銜出宮。十一月,還京師。上仍居瀛臺養?。太后屢下詔:“母子一心,勵行新政。”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預備立憲。

三十四年十月,太后有疾。上疾益增劇。壬申,太后命授醇親王載灃攝政王。癸酉,上崩於瀛臺。太后定策立宣統皇帝,即日尊為太皇太后。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二年五月,御史潘敦儼因歲旱上言,請更定諡號,謂:“後崩在穆宗升遐百日內,道路傳聞,或稱傷悲致疾,或雲絕粒霣生,奇節不彰,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