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他入趙國,仍碰壁;又入燕國,苦等幾年,終於見到了燕文侯,從此大展宏圖。

縱橫家最善於揣摩聽眾心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蘇秦到了燕國,當然要鼓吹合縱,把合縱說成是燕國自保的萬全之策。

燕文侯縱是國君,還從沒見過如此雄辯的人,被蘇秦一通忽悠,上了鉤,立刻給蘇秦提供車馬錢財,讓蘇秦轉回趙國去遊說。

趙國政局此時已發生變化,趙肅侯對蘇秦以禮相待,蘇秦仍是使用老辦法,先吹捧對方一通,再嚇唬一通,指出割地賄秦是為不智,只有山東六國形成縱約,才可稱王稱霸。趙肅侯也被忽悠得頭暈,覺得眼前一片光明,馬上贊助蘇秦“車千乘、金百鎰”等一大堆財寶,讓他去說服諸侯。

當初蘇秦在遊說秦惠文王時,不過是一介布衣書生,縱論天下事,總不免有說大話之嫌。現在他有燕趙兩國的支援,華車美服,氣象大不一樣,接下來的遊說勢如破竹,韓宣王、魏襄王、齊宣王、楚威王紛紛首肯,六國共推蘇秦為“縱約長”,同時掛六國相印。

就這樣,蘇秦憑著一張嘴,成為天下最顯赫的人。當他遊說一圈回到趙國後,趙國封他為武安君,請他向秦國宣佈六國縱約之事。

同時任六國相位,在中外歷史上也實屬罕見,蘇秦之威風,不可一世。秦惠文王想起這位暴發戶式的布衣卿相,心裡大概很不是滋味。

六國合縱,實力大增,秦國一時無法破解,只得隱忍。史載:“秦國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蘇秦由此聲名大振。據說他早年出外遊說不成功,回到家後潦倒不堪,兄弟、姐妹、嫂子、妻妾都嘲笑他說:“周人習治產業,致力工商,以謀利十之二為目標。你捨本逐末,賣弄口舌,受困如此,不是活該嗎?”

蘇秦大受刺激,於是閉門苦讀一年,思想水平大有長進。一年後,再遊說諸侯,一舉成功。當他腰掛六國相印,北上燕國去彙報情況時,路過洛陽,隨行的各國使者及車馬浩浩蕩蕩,堪比王侯。

他回到家中探視,兄弟、妻子和嫂子皆匍匐於地,不敢仰視。蘇秦嘆息道:“同為一人,富貴之時親戚敬畏,貧賤之時遭人蔑視,何人不如此呢?”

六國合縱,形成了函谷關外的鐵壁銅牆。秦被壓制於一隅,該如何破解?

歷史總有解套之人。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鬼谷子的學生、蘇秦的同學張儀。

張儀是魏國人,也是一個布衣學子,師從鬼谷子,畢業後也曾遊說諸侯。不過他的發跡略比蘇秦坎坷。

起先,他在楚國的相國昭陽門下混飯吃,不成想昭陽有一次去參加飲宴,丟失了價值連城的“和氏璧”。恰巧那天張儀作為隨從參加,昭陽的其他門下便懷疑是張儀伸了三隻手,便把張儀拘捕,連抽幾百鞭子,逼他交出贓物。

張儀橫遭不白之冤,咬緊牙關就是不認。昭陽的門下雖然狠毒,但終究有一點法律意識——沒證據就不能定案,於是只好把他給放了。

張儀被打得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回到家裡,他妻子傷心而泣,說:“你要是不苦讀、不遊說,何至於受辱至此?”

張儀一點也不沮喪,問妻子:“你看我舌頭還在否?”說罷把嘴一張。

他妻子被惹得破涕為笑:“還在呀!”

張儀遂哈哈大笑:“足矣!舌頭在,還愁富貴嗎?”

舌頭,辯才也,張儀可謂中國最早的“知識改變命運”之信仰者。

皇天不負有心人。據《史記》記載,不久,他的同學蘇秦拉了他一把。蘇秦救他,也有一點私心,當時蘇秦剛剛說服趙國加入合縱,要想鞏固住這個成果,就要設法讓秦國暫不攻趙,否則合縱的鏈環就要斷掉。

蘇秦想,最好推薦一個人去當秦國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