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第三十一章打敗了六國卻打不過老百姓(3)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起義,參加者不僅有底層百姓,還有知識分子、六國前貴族、基層官員。魏國的名士張耳、陳餘,孔子的八世孫孔鮒,都投奔了陳勝。那位曾經謀刺過秦始皇的韓國貴族張良,也加入了劉邦的隊伍。
官員參與造反的,級別較高的有會稽的郡守殷通。他認為亡秦之時已經到了,晚動手就會受制於人,於是也起兵鬧事。後來被項燕的後裔項梁、項羽叔侄所殺。
四方豪傑,都喜歡把陳勝叫做“陳王”,一來他本來姓陳,二來義軍大本營陳縣原為陳國的舊都,叫“陳王”比較順嘴。
陳勝佔據陳以後,在戰略部署上是四面開花,分別向南、北、東、西進軍。其中西路是主力,又分為三路,直指咸陽。這樣做,是要到處點火,狠掐命門,把“大一統”的天下完全攪亂。
在陳王的號令下,武臣、張耳、陳餘向北,攻略趙地;周市向東,攻略魏地;葛嬰向東南,攻取九江郡。而主力則分三路向西,其中“假王”(代理王)吳廣攻滎陽、宋留攻南陽、周文攻關中,意在取咸陽。
此時秦朝之命運,就看這三路向西的大軍戰績如何了。
吳廣,是起義軍的副帥,名滿天下,率大軍圍住了滎陽(今屬河南)。可惜,在這裡他遇到了強勁的對手。駐防在這裡的是三川郡守李由。李由是誰?李斯之子,堪稱大才,他硬是擋住了浩浩蕩蕩的吳廣軍。
宋留一路則比較順利,拿下了南陽(今屬河南),準備取武關。
最讓秦廷感到震動的,是周文一路。周文有點來歷,以前當過項燕將軍的“視日”(看太陽占卜的小官),後來又在春申君門下混事,頗知軍事,因此他這一路勢如破竹,打進了關中。隊伍已經擴大到車千乘、士卒數十萬人,屯兵於戲亭(今山西臨潼東)。下一步,就要一腳踢開咸陽的城門了。
歷史發展到此,似乎天下沒有幾天,就要從嬴姓改為陳姓了。可惜,天不助陳,由於起義軍發展過快,所以在隊伍控制上出了問題。
正當吳廣在滎陽受阻時,與部將田臧發生矛盾。田臧竟然假傳陳王號令,說吳廣驕傲,把吳廣給殺了。事後陳勝並未責難,而是予以預設,封田臧為上將軍。這個事件,是義軍初現的亂象。
向北一路的張耳、陳餘,原就是魏國的小官或清客,他們的夢想就是復興六國,建議陳勝不要稱王。陳勝沒聽他們那一套,他們就請求撥給軍隊向北發展。陳勝還是信不過他們,任命了自己的老友武臣為將軍,帶3000人去北方,讓張耳、陳餘隨行。
那張耳、陳餘在趙地有人脈,兩人利用優待秦朝降官的辦法,竟然不戰而下三十餘城。這一路,漸漸地脫離了陳勝的控制,只是給六國復辟創造了條件。
周文大軍暫時沒有什麼問題,但其統帥周文,原不過是個算命小官,顛覆秦朝的大任落到他肩上,前景如何?不好說。起義軍擁有數十萬眾容易,得一名將,難啊。
那麼秦二世面對天下的亂局,是一種什麼態度呢?
執政者往往有獨特的思維邏輯。當陳勝攻下陳縣之後,紙裡包不住火了,有使者飛馬將壞訊息報入咸陽。
秦二世一時反應不過來,連忙召集博士來諮詢:老百姓這是要幹嗎?
看來當年秦始皇的“坑儒”是定向打擊,並未把知識分子斬盡殺絕,召來的博士有30多人。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這不就是造反嗎?應發兵擊之!”
這與秦二世的思維完全對不上——秦一統天下,功蓋堯舜,百姓安心,怎麼可能造反?說話間,他的臉色就陰了下來。
待詔博士(候補博士)叔孫通見勢頭不對,連忙改口說:“諸生說得不對。明主在上,法令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