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的。“

吳憂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果是以前,吳憂還不能肯定,現在不同,不論是他,還是朱明理,官聲都很好,這就是一張王牌。

顯然,朱明理也看清楚了這一點,才會如此肯定這條策略。

於是,朱明理和樊順聯袂入宮,覲見夏皇。

二人並沒有等太久,便見到了正在用膳的夏皇。

夏皇見到二人,不等二人行禮,便先說道:”兩位卿家免禮,吃了嗎?來,陪朕一起用膳。“

朱明理把準備好的奏摺,遞給侍候在一旁的朱高,說道:”陛下,你先看看這個。“

從朱高手中接過奏摺,放在案桌之上,夏皇一邊吃一邊看了起來。

咦.........

片刻後,夏皇停下了進食的動作,放下湯匙,捧起奏摺仔細看了起來,嘴裡還發出驚奇聲。

奏摺的內容正是吳憂救災的法子,朱明理都看的出來,法子可行,夏皇自然也看的出來。

只是他比朱明理想的更遠,以後朝廷若遇到緊急情況,此法皆可行。

夏皇思考的時間稍長,良久,夏皇合上奏摺,將其揣進衣袖中,大笑道:”此法甚妙,是你們二人誰的主意,當重賞。“

做為皇帝,每天都會與各種各樣的奏摺打交道,心裡早就厭煩了,能被夏皇當成寶貝,收進衣袖中,足可見他對這本奏摺的重視。

”回陛下,這是吳都令的謀略。“朱明理回道。

”吳憂,吳憂。“夏皇唸叨兩句吳憂的名字後,對朱明理和樊順道:”准奏,救民如救火,兩位愛卿,你們速速去辦。“

午時剛過。

府衙,戶部,東城都衛司同時放出了一條訊息,以高於市場一成的價格收購所有食材,糧食,蔬果和肉類不限,有多少收多少。

戶部會開一張票據,記錄商戶所交易的食材和價格,待秋糧成熟後,憑藉票據,可抵稅,可換成糧食或錢財,以戶部和府衙的公章為憑證。

簡單來說,朝廷出高價買百姓的東西,百姓收的是印有公張的票據,秋收後,再憑票據換取相應的物資。

比如,我有十斤蘋果,市場價值一百文銅錢,現在拿到府衙可以兌換成一百一十文的票據,等到秋收之後,我可以拿著票據再換成一百一十文的錢物。

吳憂的辦法,其實就是發行國債的一種雛形,在前世,倒是不足為奇,不過在這個落後的時代,卻是第一次出現。

京都的訊息傳播的很快,樊順派人在人多的地方吆喝了幾嗓子,很快就傳開了。

當然,這種說法雖然誇張,不過陸陸續續,有很多人前往府衙打探訊息的真實性。

繼趙攸之案後,府衙前再次圍滿了人,彷彿趙攸之案現場重現般壯觀,就連空氣中似乎都殘留著淡淡血腥味兒。

朱明理為人溫和,任京都令時,深受讀書人和百姓愛戴,吳憂卻正好相反,他殺伐果斷,嫉惡如仇,從趙攸之和黃滔二人的下場,便可窺得一斑。

不論是愛民如子的朱明理,還是維護正義的吳憂,都深受百姓的追捧。

府衙,這是京都百姓司空見慣的地方,自趙攸之死後,略顯破舊的府衙隱約帶著一種威嚴,就連聚集在此的眾多百姓,都不敢大聲喧譁。

“各位,各位,先靜一靜。”

朱明理首先開口,小聲議論的人群全部安靜了下來。

“各位父老鄉親,聽本官一言,朝廷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已無力賑濟因水患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江淮父老,不過再過半月就是糧食豐收之時,在這半個月裡,他們沒有了吃食怎麼辦?我們絕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江淮父老餓死在城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