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洪州刺史懇請陛下擴大救援力度,願以蒼生的苦難為鑑,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陛下,鴻洲此刻天空飛翔者已無,地面奔跑者俱盡,甚至連穴居之鼠也不見蹤影,此狀再持續恐有更大悲劇上演!\"

群臣的呼聲此起彼伏,每一言如烈焰燒心,令李世民心痛欲碎。

李泰呈上的奏疏中僅提及當日救災人數與糧倉儲放的數量,至於百姓們的悲慘現狀與逝者的故事,卻隻字未提,讓這位曾對愛子寄予厚望的君主徹底失望。

李世民雷霆大發:\"洪州周邊各郡難道就未曾開源賑災嗎?\"

一臣上前回稟:\"啟稟天子,官府固已啟倉放糧,眾多地方豪強亦自發設粥廠,但飢餓之人數眾,糧食無異於杯水車薪啊!\"

洪州的大旱持續近五月,枯涸的泉河如傷疤斑駁,天地變色,人心恐慌。民間四處分祈降雨,哀嚎震天!

民間流傳歌謠雲:

\"萬物已賤賣,唯米如珠,男兒為食奔遠方......男女躲城堡堡寨,肚餓不寧愁苦纏......骨肉無糧難以扶持,夫妻恩斷仇怨長,老人幼童相對無語,只言餓字入心腸。餓,真難忍,實不堪啊......\"

這歌謠如閃電疾疾,訊息瞬間傳遍朝野,直擊李世民的心絃!

怒火燒心,李世民連下三旨,命李泰想方設法安撫人心,早日終結這場災難!

李泰已不再沉迷娛樂,自長安緊急輸送糧米,並於監察使前來巡查時,適時露面於粥鋪,佯裝審驗。他每日米白飲清,怎能知曉災民飢苦之痛?

監察使每日回報災情:

初月三日,\"百姓無可食之物,變賣產業只購一斗米。奸商拌榆樹皮為偽糧,售價幾何,人情何堪!\"

初月五日,\"百姓搜遍榆皮,野草全失。今日竟食雁糞,都城之人無法設想洪洲景象:滿眼悽鴻,閉目而食,視糞如同佳餚...\"

初月八日,\"飛鳥俱喪人腹,百姓再無食糞之舉。山石裸露,民眾挖土充飢。土食無益,數千因此而喪!陛下一見,洪州生機將盡!\"

初月十日,\"洪州近乎為空城,少數百姓仍心存期望,大多數人紛紛遷徙,然周郡多不容他們......\"

此時,李泰望著人跡稀疏的洪州,朝廷的援助眼看也將耗盡,為自保,他決定停供粥食。

應監察使之邀,二人前往西德之路,行徑之中,只見一路疲憊的災民相互依扶,步履緩慢前行。

飢疲、酷熱、乾渴四顧......滿心抱怨的李泰礙於監察使在旁,不敢妄發半句牢騷。

不料突遇亂局,一老嫗體力耗盡,在路上倒下。周邊災民連忙圍上,一棍探測,已知她無力生還。眾人無一猶豫,像對待豬牛羊肉一般撕其肢體分食!

李泰雙腿顫抖,雙膝落地,那充滿飢餓與絕望的目光如同烈火灼炙,逼問他是否還能站立。李泰費力從地上爬起,肥胖之軀微微搖晃。民眾的目光這才又移向地上支離破碎的老人遺體。

李泰已然步不能移,剛剛那一幕,使他恍如身處盤中,猶如肥美之雞。在這個地方,他久未目睹過如此豐滿的身影,在災民眼中,他無疑是散發著誘人肉香的一盤紅燒肉......

白骨皚皚,老婦殘軀無人問津,其他人繼續緩步前行,期待下一場慘劇降臨。

整場災難靜寂無聲,沒有歡叫,沒有悲哭,恐怕漫長的路程早已剝奪他們的力氣,他們僅渴望活命,不論何法,只求一息尚存。

李泰渾身汗溼,被監察使扶回營地。許敬宗擔憂問道:\"魏王殿下,怎麼了?染病了嗎?\"

李泰啞口無言,今日一幕深深刺痛他的心。人間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