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虧了身子。這個“騎著馬背上生活的民族”入關近二百年,過著安逸奢侈的舒適生活,完全被漢文化同化,已沒有先祖前輩們的那種銳氣與進取了。
咸豐皇帝,全名愛新覺羅·奕寧,是道光皇帝的第四皇子,生於1831年,與自己的皇弟愛新覺羅·奕訴明爭暗鬥皇位多年,終於在1850年二月25日,他的父親道光皇帝病重,召集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公啟秘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後,正式登基皇帝大位,徹底取得了皇位之爭的勝利。
“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良策嗎?朝廷內憂外患,不能為朕分憂,養你們有何用?”咸豐皇帝過度的激動,臉上有點發白。
“陛下,太平軍叛匪自從佔領江寧府(今南京)後,發展迅猛,其北伐軍直逼京畿重地,已到直隸地區,這是目前我大清王朝的當務之急,應速調重兵圍追阻擊。而西南貧瘠地區的人民軍叛匪,雖戰力非凡,可受法蘭西帝國的拖累,無力北進,暫不用憂慮。”怡親王載垣分析。
“載垣親王,你說該怎麼剿滅北伐叛匪?”咸豐皇帝聽到載垣的分析,倒也沒有那麼急了。
“陛下可以調京津兵部侍郎勝保大人負責圍剿林鳳祥,李開芳之太平軍北伐叛匪,另調蒙古的科爾泌郡王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南下滅江寧之太平軍叛匪。”載垣親王進諫自己的策略。
“北面的白俄,西南的叛匪,還有西夷列強怎麼辦?”咸豐皇帝質問載垣親王。
“這······”載垣親王一時語塞,也想不出什麼萬全之策來。
沉思了很多的鄭親王端華走出來說:“陛下,僧格林沁郡王的蒙古騎兵是一定要南下的,太平軍叛匪所據之地是我大清富饒之地,賦稅的豐源之地,那是大清的經濟命脈啊!北面白俄這一下還不會再度進犯我大清,必竟有條約所束。江南各地匪情,僅僅依靠朝庭的兵力恐怕遠遠不夠,臣奏請陛下下旨準允江南各省府地方大辦團練,以漢制漢。而西洋列強不外乎是想要點銀子,喜歡通商,我們都可以給予考慮,只要能滿足他們 ,我們還可以借他們的利炮火器鎮壓撲滅叛匪,以夷制漢呢!”
“好一個以漢制漢,以夷制漢啊!”咸豐皇帝大悅,下旨:“擬載垣親王負責以漢制漢事宜,奕訴親王負責以夷制夷事宜。”
在滿清大臣中,奕訴是最親西方的,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被尊為恭親王。他從小聰明過人,文武全才,深得父皇道光帝的賞識,但由於缺乏經驗,不擅於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與四阿哥奕寧爭奪皇位中失敗。壯志未酬,他曾一度悒鬱和哀怨,萬般無奈,卻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此後,他謹言慎行,心態平靜,曾一度得到咸豐皇帝的信任,擔當重任。
恭親王愛新覺羅·奕訴清楚地認識到大清帝國與世界列強的差距,由他所負責的滿清情報機構,和分析機構詳細地羅列了各國各勢力的情況。他對滿清的危機認識恰恰與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和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等保守派的認識相反。只有他清楚西南人民軍的危害,這才是滿清最大的禍害,如果不盡早處置,中華大地將會翻天。
兵部情報司西南密探頭目萬達斯所組的諜報網路被人民軍安全部摧毀後,使奕訴少了許多人民軍的情報,這使他焦慮萬分,後又組織過幾次密探潛入,都以失敗告終。“人民軍不簡單啊!”奕訴還是很贊同端華親王所提的“以夷制漢”這一策略的。但他更想改革軍隊,西洋工業化,可是他呈上的許多情報和建議都被束之高閣,或泥沉大海。
接到聖旨後,奕訴從北京起程前往上海,準備約見各國公使。上海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