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公道!”趙進朗聲說道。

聽到這話的汪大剛愕然抬頭,本以為要哭求苦求,對方要斟酌再三還未必能答應,畢竟這主持公道,就是要派人過去,要打要出錢要有死傷,這等大事,任誰也要鄭重考慮,他過來懇求,本就是聽了些零散傳聞,回來後得了自己兄長的確認,這才鼓足勇氣過來,但也沒有太大指望,誰能想到這麼痛快的答應了。

再看看坐在上首那幾個年輕面孔,汪大剛又覺得不怎麼靠譜,答應的這麼輕易,是不是代表著不會去辦?年輕人一時熱血上頭答應了,事後被主事的長輩知道,權衡利害之後肯定會被制止。

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愣神,連坐在那邊的董吉科都看不下去,當即咳嗽了聲說道:“既然小進答應了你們,那就不會有差,回家安心等著吧!”

汪百戶連忙是施禮謝過,拽著將信將疑失了分寸的汪大剛離開了正堂,他們兄弟兩個一離開,趙進皺眉問道:“董叔,這兩年咱們徐州人已經打出了一片局面,像這等有武藝有本事的怎麼還活得這麼慘?”

聽到他的問話,董吉科先是苦笑,隨即長嘆了一聲,搖頭感慨說道:“咱們衛所軍戶哭啊!”

看著好像富家翁一般的董吉科這般感慨,趙進只覺得古怪異常,但他也知道董吉科的感慨是發自真心,董吉科身為徐州衛千戶,對衛所裡的事情自然清楚的很,這麼多年的所見所聞,自然感慨良多。

事情的根子有兩個,徐州土地貧瘠,衛所軍戶的身份資格和屯田,只有長男才能繼承。

土地貧瘠,就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又有巨戶豪強佔據大量的田地,更是加劇了人多地少的局面。

每一衛五個千戶,一共五千多兵丁,每個兵丁有固定量的田地,這個數值都是釘死的,可這個數目是太祖朱元璋開國定鼎時候定下的,當年的兵丁成家,開枝散葉,生下子嗣,子嗣們成家,一代代傳下去,人越來越多,開始時候,田地還算充裕,一份變成兩份也一樣養活人,可田地有限,人卻越來越多,自然就不夠分了,更不要提,指揮使和千戶們還要侵吞侵佔。

如今距離大明開國已經有二百年,衛所的田地已經是緊張無比,就算你想留在衛所裡做個佃戶長工,都未必能有田地耕種。

因為這個,衛所軍戶也形成了自己的習慣,指揮使和千戶之流不必說,趙振堂這種自尋出路的也不必說,副千戶以下的軍戶,家業只由長男繼承,女子嫁人倒還好,其餘子嗣男丁,一概自尋出路,到了一定年紀家裡不養,如果在家裡不走,吃穿用度照比長工佃戶還要低一等,所以衛所軍戶家中,長男以外的男丁都去學一門手藝,次子三子之類往往選擇學武,而長男雖然繼承了衛所軍戶的身份,卻未必懂得武藝,可能只知道耕種和經營田產。

這也是徐州地面上尚武風氣的由來,沒辦法從田地中刨食求生,就只能在刀口廝殺中求個生活,衛所再怎麼退化,他也是武家的傳承,有習武的傳統,徐州衛的餘丁們大多走了這條路。

有人像趙振興一樣遠走各處,想要在沙場上博取功名富貴,有人則是混跡江湖綠林,廝殺拼命求個快活,也有人去看家護院,還有人就是去外邊做活,靠著力氣膽色比別人過得好些,汪大剛這種算是比較多的,他們有武藝在身,在外面就少被人欺負,即便不做那些刀頭舔血的營生,做活賣力也比別人好不少。

“他們不知道回來嗎?咱們徐州現在正需要這些有本事的人”趙進疑惑問道。

現在徐州的局面大好,相比於外面那些形形色色過來投奔的人,徐州本地,特別是徐州衛裡的武人才是知根知底最值得信任的,徐州衛裡趙家、董家本來就有關係,那裡面的武人又和本地的豪強大戶沒什麼利益牽扯,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過來,趙進肯定會給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