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至死》熱評

陳丹青 我們今天已經處在尼爾描述的世界裡,處在一個訊息和行動比嚴重失調的時代,在空前便利的電子傳媒時代,我們比任何時候都聰明,也比任何時候都輕飄。《娛樂至死》的預言指向了我們今天的現實。

艾未未 《娛樂至死》是一本對現實和我們今天的生存狀態很有意義的書。

黃集偉 在現在這個“泛娛樂化”的時代,娛樂本身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不應該娛樂的也都娛樂了,在這點上,《娛樂至死》這本書給予了我們一種很好的提醒。

展 江 《娛樂至死》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一個國家是在什麼樣的媒體佔據主導地位的時代進入現代化的,這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很大的。

周國平 中國當今的現實是,不但電視文化,而且印刷文化,二者共同導致了童年的消逝,因而消逝得更為徹底。

陶東風 波茲曼提出了語言在電視文化來臨之前在人們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劉 擎 也許,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於人類不斷的自我反省之中,在於認真聆聽波茲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蔣原倫 波茲曼的思想雖然承伊尼斯和麥克盧漢而來,但文風與兩位前輩不同,波茲曼的著述清晰暢達,娓娓道來,他是寫給年輕的學生們看的。

嚴搏非 波茲曼說這些話的時候,面對的是80年代的美國,但我們讀它,卻覺得很像今天的中國。

《娛樂至死》簡介

內容簡介

在《娛樂至死》裡,波茲曼指出,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這是一份精彩、有力、重要且難以辯駁的控訴書。在《童年的消逝》裡,波茲曼運用他對心理學、歷史學、語義學和麥克盧漢學說的深刻見解以及常識,非常有說服力地闡述了一個觸目驚心而且頗具獨創的論題,即童年的誕生,是因為新的印刷媒介在兒童和成人之間強加了一些分界線,而在電視之類媒體的猛烈攻擊下分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問題轉變為娛樂,新聞和廣告定位在10歲孩子的智力水平。這也是一份內容翔實、令人震驚的警世書。

喬治·奧威爾曾在《一九八四年》中預言人們將會遭受外來壓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們的文化成為受制文化,赫胥黎則在《美麗新世界》中表達了另外一種憂慮,人們會漸漸愛上壓迫,崇拜那些使他們喪失思考能力的工業技術。作為新聞與傳播學被廣泛參閱和引用的經典,《娛樂至死》與《童年的消逝》想告訴大家的是,可能成為現實的,是赫胥黎的預言,而不是奧威爾的預言;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 作者簡介

尼爾·波茲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媒體文化研究者和批評家,生前一直在紐約大學任教,首創了媒體生態學專業。一生出版20餘部著作,主要包括《娛樂至死》《童年的消逝》《技術壟斷》《教學:一種顛覆性的活動》(合作者:查爾斯·韋恩加特納)《教學:一種儲存性的活動》《誠心誠意的反對》《瘋狂的談話,愚蠢的談話》《如何看電視》《建造通向18世紀的橋樑:過去怎樣改變未來》。其中《娛樂至死》和《童年的消逝》已譯成多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出版。2003年10月波茲曼去世後,美國各大媒體發表多篇評論,高度評價波茲曼對後現代工業社會的深刻預見和尖銳批評。《娛樂至死》譯者章豔,上海外國語大學翻譯學博士,任教於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童年的消逝》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