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於至善”。認識論上的 “根”、“靜”、“命”、“常”、“明”都是一相無相的非極性狀態與屬性,識此、入此、契此,為轉識成智,亦謂修德符道,明心見性,“明明德”。可見,儒釋道三家最終皆以無上智慧為其究竟,所以三家宗旨皆可稱為“智慧學”。

要“知常曰明”,必須從認識上入手。知道“有欲”的二相認識是認識真理的方向性錯誤,故無法“知常”。因無法“知常”,不知道萬事萬物的真實存在,亦不知道萬物存在的機制原理,必然無“道”無“理”,故“妄作兇”。只有入一相的“無慾認識”,才能導致靈光妙性顯露。自性本具的智慧妙明開顯,則一切相應的狀態屬性自然展現,諸如“容”、“公”、“全”、“天”、“道”、“沒身不殆”等。“容”者含容一切,“公”者同體不異,“全”者周遍法界,“天”者無所不能,“道”者獨一無二,“久”者無量壽,“沒身不殆”者究竟涅槃。

同樣的道理,佛陀表述為:“淨極(虛極靜篤)光通達(‘知常曰明’),寂照(妙明智慧開顯)含虛空。塵垢(識心)應念消,成圓明淨妙,明極即如來”。“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靜曰覆命’)。忽然超越世出世間(‘歸根覆命’),十方圓明(‘全’、‘天’),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知常曰明’),與佛如來同一慈力(‘容’);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全’),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公’)。……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天’),入諸國土。”“殊不能知,生滅去來(‘夫物芸芸’),本如來藏,常住妙明(‘知常曰明’),不動周圓(‘公乃全’),妙真如性'知一切運動變化的二相,皆是以‘根’、‘靜’、‘命’、‘常’、‘明’一相之體(如水)所起之波浪(二相),知波水一體,波不異水,水不異波,才可謂真‘知常曰明’。'”

“善男子,彼之眾生(‘夫物芸芸’),幻身滅故,幻心亦滅(‘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幻心滅故,幻塵亦滅(觀其復);幻塵滅故,幻滅亦滅(‘觀其復’);幻滅滅故,非幻不滅(歸根覆命)。譬如磨鏡,垢盡明現(‘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一切諸眾生,無始幻無明(‘夫物芸芸’),皆從諸如來圓覺心建立(從‘根’、‘靜’、‘命’、‘常’、‘明’的本體上現出幻妄相)。猶如虛空華,依空而有相。空華若覆滅(‘各歸其根’),虛空本不動(‘歸根曰靜,靜曰覆命’)。幻從諸夢生,幻滅覺圓滿(歸根覆命、‘知常曰明’、‘容’、‘公’、‘全’、‘天’、‘道’、‘久’),覺心不動故(‘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夫物芸芸’)。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吾以觀其復’,歸根覆命也),則覆滅除諸生死因(‘覆命知常’)。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知常曰明’、‘容’、‘公’、‘全’、‘天’、‘道’、‘久’等)。”“所謂離識想故(‘各復其根’),無有一切虛偽之相(‘夫物芸芸’皆虛偽相,當虛極靜篤時,歸根覆命時,無一幻化相所存),畢竟常恆,不變不異(‘常’、‘久’),……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從無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