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勿有。……”書房中,綿惠正在詠讀著《禮記》。

滿清已經給打出北京城了,但是在皇子阿哥的學習要求上還是十分嚴格的。從康麻子時候開始,他就給自己的兒子孫子們制定了一套極嚴格的學習作息表。

從6歲(虛歲)開始入上書房讀書,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打早晨5點至下午3點,共計10個小時。上書房的規矩極嚴,皇子讀書要正襟危坐;夏天不許搖扇子;午飯時候,侍衛送上飯來,老師先吃,皇子們在另一旁吃,吃完不休息,繼續功課。上書房只有元旦、端陽、中秋、萬壽(皇上的生日)、自壽(自己的生日)這幾天放假,一共5天,除夕也不放假。其學習的內容包括滿、蒙、漢等語言文字以及《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

學習儒家經典的方法是:師傅讀一句,皇子讀一句,如此反覆誦讀百遍後,與前幾天所學內容合起來再讀百遍,週而復始不間斷。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來。

由於清朝是“馬上得天下”,因此對皇子皇孫的騎射武功的訓練也十分重視。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皇子們放學後,吃過晚飯,還得上一節“體育課”騎馬射箭,這部分教習師傅從滿、蒙貴族中挑選,名為“諳達”。

所以滿清是異族,與前明比在皇室權威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原因,但只說是個人素質上對比前明的皇族教育真的是強出許多的。

上書房總師傅也就是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此人名叫奉寬,覺羅氏,對大清是一百個忠誠的。雖然大清已經岌岌可危,連上書房的師傅都湊不齊了,奉寬就每日親自教導綿惠,對於這個聰明好學的小阿哥,他是發自內心裡喜愛。

甭管滿清是不會最終淪喪,奉寬現在都抱著教匯出一代明君的念頭來教育著綿惠。萬一佛祖保佑,大清真的能在東北殘存延續呢?這就是未來的希望啊。

雖然每每看著現在的情況,奉寬再看著綿惠都只覺得心如刀割。一個九歲,心志尚未健全的沖齡孩童,卻要給加以那麼重的壓力,如果大清真的亡了,她該是何等的悲哀啊。

不過,綿惠本人似乎沒有感受到奉寬目光中蘊含的悲哀一樣,只見他停頓了一會兒後,突然開口說道:“奉師傅,我要是能像您一樣做個飽學鴻儒就好了。”誰說九歲大的孩子還是小孩子,還不懂事呢。

“大阿哥您是九五之尊,註定要執掌天下的,可不能開這樣的玩笑。”綿惠是永現在僅有的一個兒子,寧妃他他拉氏倒還誕下了一個公主,但阿哥是就綿惠一個。奉寬忙道。

“什麼九五之尊。大清國勢危危,轉眼就有覆亡之難。屆時皇阿瑪和我性命都保不住,還不如像奉師傅這樣遨遊學海,通曉聖人大道,天下至理,也不枉來世上走一遭。”綿惠似是嚮往地感嘆道。

“大阿哥慎言。大清不會亡的。您現在還年幼,等您長大了力挽狂瀾……”奉寬著急的道。但綿惠哪怕是傻兒也不會把這種冠冕堂皇的敷衍放在心上。“我雖然不知道外面局勢究竟如何,可就算皇阿瑪額娘他們不說,我也知道大清快完了。或許連流亡草原比之元順帝且不如。如此國破家亡,即使苟延殘喘,長大了又能怎樣?我還能挽回什麼嗎?”

說到這兒綿惠的臉上露出了一種沮喪又略帶些嘲弄的表情。

皇室裡九歲大的孩子已經不小了,這種表情讓書房裡的奉寬唏噓不已,更讓門外傾聽的永心如刀絞。原本打算看綿惠讀書的永,沒想到自己會在門外聽到如此的一席話。一直以來永都在綿惠面前都極力保持著矜持與自信,也就是維持著原先的架子,就是不願意讓綿惠受傷害。然而,在聽到了綿惠現在的一番話後,永忍不住溼潤了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