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己用都還不夠,根本做不成出口規模。而棉紡織業則已經完全被貴國的紡織巨頭給控制,我雖然不認為貴國紡織業當年以本傷人的手段有多麼高明,卻也不會再去自尋死路。”
“我現在只想著賺錢,給自己的子孫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當年的‘意氣風發’,當初的宏偉壯志,在三野平北身上已經一去不復還了。
三野平北說這句話的時候,一臉的滄桑,一臉的平靜。整一個看透了‘世道’的高人形象。
但楊德望卻覺得三野平北這是‘識相’了。
想想看,連掌權日本的德川幕府都沒那個心豎立日本自己的紡織企業,保全日本自己的市場,三野平北依靠著中國銀行的力量做大做強,反過頭來抗拒中國紡織業的入侵,這‘大’和‘強’能真正的持久嗎?
只要是腦子清晰的人都能看出來,三菱紡織可以爆紅一時,卻不能長青不衰。
跟中國比,日本的先天不足太要命了。
而就算如此,中國人如今也不再在對外貿易上設定障礙了,只要有錢,多麼高檔的瓷器、絲綢、工藝品都能運出來。
中國的那些高檔瓷器和高檔絲綢,不僅歐洲的貴族、暴發戶們趨之若鶩,日本人也張大眼睛盯著瞧。
比如說南京的雲錦,亳州的萬壽綢。前者是精美至極的工藝品,過去都是皇家專用的,量低而價高。但後者也是貢品,但萬壽綢是可以大批次採購的名貴綢緞,單位價格遠沒有云錦高,可貨量卻比雲錦要大出許多倍。
“日本的情況您是清楚地,雖然態勢在好轉,但想要召集一些勞工也不難。難得是把人送到美洲。”三野平北一口氣說完,然後用期待的目光看向楊德望。
而至於楊德望憑什麼跟他做買賣,那是因為三野平北讓出的利益勾搭。
利潤三七分,三野平北三成,楊德望七成。
上頭的人跟三野平北打過招呼,這個分成也就最近一兩年時間,很快事情就會有轉變的。
第九百二十二章 被陳鳴盯上的佛羅里達
事實上,軍情局現在都沒有讓三野平北迴歸的打算了。這傢伙在之前的商戰中賺足了民望,要不是中日之間的矛盾沒有持續的惡化下去,反而在近十年來不斷地貼近、親近,三野平北簡直就可以成為日本的民族英雄了。
而就算現在,他在日本民間和商業權力的威望也是很高的。
日本人那股尿性麼。要是三野平北在三菱破產日子,破腹自盡了,他都可以成神了。但是三野平北沒有破腹自盡,因為他不是武士。
而不是武士的三野平北在之前與中國製造的抗爭出卻表現出了一個真正的武士的堅毅、勇敢品格,這讓他贏得了太多日本的尊敬了。
大阪是日本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有著對於日本來說很強大的絲織產業。他們從中國進口生絲、棉花等原材料,然後加工成精美的各種款式的絲綢、布匹,再銷往日本各處。
雖然這利潤,日本人,準確的說是大阪人,還需要跟中國同行進行分潤,可是大阪的繁榮絕對有這項新興產業的貢獻。
如今日本的勞動力價值低廉,很多紡織工人累死累活一天,也賺不夠一家人果腹的糧食。這事兒從側面上就足以反映出如今日本要幹勞力對外輸出的成本了,那根本就不需要成本。
日本的紡織工人對比中國同行的收入來,那低的太多了。有點20世紀早期,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的對比感。
楊德望眼珠轉了轉,考慮了下利弊得失,然後說道:“這事兒,我需要時間考慮。但是對於三野先生的信任和誠意,我個人是很滿意的。只是這事兒三野先生你也清楚,這不是我一個人答應下來就算完的事情。我能表示的只是認可您的誠意。”楊德望要把事情敲定,那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