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必然會刺激到鋼鐵業的大發展。但英國人沒有想到中方的力度會這麼大。
中國的鋼鐵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其產量自然也居世界之首。
早在四百年前的明永樂年間,中國全國課稅記錄,鐵產量就搞達一千九百五十七萬餘斤,合九千七百餘噸,嘉靖時,單廣東一省鐵產量已達三千餘噸,出口日本、柬埔寨、緬甸、爪哇、呂宋、交趾多國。
清朝時期,鐵產量有了進一步發展,但這擋不住歐洲人的飛速進步,在上個世紀中葉,不僅英俄法的鐵產量超出了中國,就是普魯士、奧地利、瑞典等國的鐵產量也一點點把中國拋在了身後。
截止到西曆的1800年,英國的鋼鐵產量已經超過了二十萬噸,這一產量雖然及補上後世一個鄉鎮小廠的產量,但卻遠遠超過了原時空這一時間的中國,在這個年代卻是一個相當輝煌的數字。英國自己的鋼鐵產量比整個歐洲大陸各國的鋼鐵產量總和都要高,而整個歐洲的鋼鐵產量加在一塊也比不上中國的一半。
現在距離1800年已經又過去了十餘年,英國人的鋼鐵產量從二十萬噸增長到了三十萬噸出頭,可中國的鋼鐵產量卻從接近一百萬噸增長到了超越一百五十萬噸。
可以說,中國的鋼鐵產量佔據了全球的三分之二。
如此產量在如今這個時代,可以說已經完全能滿足中國自身的需求了,還能大幅度出口給印度和個個屬國。甚至於前些年中國的鋼鐵價格還有了大幅度下滑,要不是戰爭開啟,要不是鐵道的修建,中國的鋼鐵產業現在不可能有一百五十萬噸的輝煌。
可現在鐵船一出,鋼鐵供應的平衡就又被打破了。
中國航海業是很發達的,尤其是日後整個美洲大陸的開發,那速度直接就在於中美之間的運輸聯絡有多麼的緊密性。可想而知今後大鐵船會對原來的造船業產生多麼巨大的衝擊了。
就算國家一時半會兒的不會放開螺旋槳船,機帆混合動力的大鐵船也是可以有的。以現今中國的市場需求,想都不用想,那一艘艘大鐵船必然會跟那下餃子一樣不停的下水。
所以,一百五十萬噸的鋼鐵產量看似很巨大,相對於中國自身的需求來講卻是遠遠不足的。陳鳴心理面覺得,未來十年裡,中國的鋼鐵產量至少要達到500萬噸才勉強夠用。
別以為這是個虛頭,要知道鐵路的修建不僅僅只是在中國,日本、暹羅、七汗國他們也需要鐵路,美洲的那些藩國和屬國也需要鐵路。
這一條條鐵路就像是人身體裡的一根根筋脈,當鐵路貫通東西南北了,那也就等於人體內貫通了任督二脈,那會是一個質的進步。可以讓各國的經濟發展走向高速,也能讓各國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達到一個全新的階段。
但350萬噸的鋼鐵產量差距不是一年時間就能完全彌補的。
陳鳴他們回到南京之後,在皇帝的建議下,內閣制定了一個五年發展計劃,從下一任內閣開始,中國的鋼鐵產量需要步步高昇,穩步高層。從現在的150萬噸/年,到初步的200萬噸/年,從200萬噸/年到未來的300萬噸/年、500萬噸/年。
而除了鋼鐵產量外,這個計劃還附帶了國內的蒸汽機數量,新增公路長度,新增鐵路長度,新增煤炭噸位,新增船舶製造噸位等等。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而這個計劃所有目標的載體就是中國的鋼鐵產量。
要完成這個五年計劃,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在於鋼鐵產業的發展,沒有鋼鐵,船舶、鐵路、蒸汽機的建造都無法完成。而五年的時間裡將鋼鐵產量至少翻增一倍,對於內閣來說壓力也不算小了。
中國的鋼鐵產業不比英國,後者的總體量小,而前者卻有高達150萬噸的產業值。這要從150翻增到300,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