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況,二帝蒙受靖康之難,最需要的就是皇兄出來帶領大家共同抗金,以保我大宋疆土不會盡失。”
“王弟回京,鞍馬勞頓了,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有什麼事情明天上殿再說。”
“謝皇兄。”
趙宸初次進宮,並沒有打算直接說起嶽元帥的事情,而是先摸摸這個聖上的脾氣,觀察他的能力。
但是一看之下,讓他頗為失望,因為這不是一個有能力中興大宋的主,而是一個只知道享樂的人。
雖然他對自己的情感完成是發自真心的,這一點趙宸能夠感覺出來,但是對於整個大宋而言,對於大宋的百姓而言卻並不是個福君。
“看來此次嶽元帥的事情難以預料呀,難道風波亭的慘案必定會重演嗎?”
回到高宗給自己建造的府上,趙宸陷入了沉默之中,而秘密隨他進京的銀屏看到他的樣子,也知道事情非常為難。
果然,嶽元帥一回到京中,並沒有得到聖上的召見,而是直接被殿帥府下了大牢,說是有人彈劾他不遵聖命,圖謀不軌。
然而訊息一出,京城一遍譁然,無數的大小官員紛紛上書,眾多的京城百姓聚集各處,為嶽元帥鳴不平。
聖上得知,不得不讓殿帥府查詢真憑實據,若是找不到嶽元帥謀反的證據,要是馬上放了他,官復原職。
因此,殿帥府立即開始著手從各個方面羅織嶽元帥的罪名,尋找所有曾經與他共事過的人,查詢一切不利於嶽元帥的證據。
然後,曾經與嶽元帥共事的將領絕大多數都是非常欽佩嶽元帥的,只有少數幾個舉了一些嶽元帥早年曾經說過的憤怒之言,但是對於定嶽元帥的罪卻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於是,秦檜立即動用各種關係,開始找人編造嶽元帥的謀反證據,然而還是無法得逞,只好轉而尋其次,說是嶽元帥手下之人想要謀反。
期間,趙宸三次入宮面見聖上,為了嶽元帥的事情和聖上據理力爭,最後甚至大吵了起來。
聖上也是惱怒成羞,勒令趙宸馬上離開京城,返回岳陽督軍,以後不經召見不得入京,更不得插手嶽元帥一事。
趙宸無奈,只得馬上離京,但是離開京三百里後,他帶著銀屏暗中返回京中,潛入殿帥府大牢之中,想要和銀屏一起帶走嶽元帥。
然而,嶽元帥雖然已經預感事情不祥,但是他仍然不願意離去,即使是死也不離開京中,以此來證明他的清白。
最後,銀屏無奈,只得灑淚而別,心知這一別可能就是永別了,但是她也沒有辦法。
果然,半個月後,嶽元帥在風波亭遇害,時年39歲。當時有官員責問秦檜嶽元帥有何罪,而秦檜只能以“莫須有”定罪。
嶽元帥一死,天下譁然,各地紛紛遣責朝廷的不聞不問和秦檜的胡作非為,紛紛為嶽元帥建廟立碑。
這時已經退守潼關的岳家軍立即發表宣告,擁立嶽元帥之子岳雲為統帥,帶領岳家軍堅決抵抗金人入侵,從此不遵朝廷號令。
而岳陽府則出了一期專門的報紙,全面地介紹了嶽元帥的一生經歷,特別是他的軍旅生涯,他一生所經歷的大小戰爭,所立下的汗馬功勞,並號召全宋人民永遠記住嶽元帥。
而且,趙宸還親自撰文痛斥秦檜夫婦,稱他們在東窗之下秘謀加害嶽元帥,天人共憤,將死無葬身之地。
而對於此事反應最為激烈的是韓元帥韓世忠,他與嶽元帥的交情頗深,深知嶽元帥絕對不是圖謀不軌之人。
因此,風波亭事件之後,韓元帥經過十多天時間的深思熟慮,終於做出了一個既痛苦又無奈的決定。
整個南宋朝廷都被轟動了,那是因為固守西南邊陲的韓世忠元帥竟然發表宣言,透過巴蜀的一家報紙通告全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