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看不見的戰線(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381看不見的戰線馬,只有這種貨物最被農耕民族看重,需求量很大價格也不低。可是馬對於遊牧民族來講不光是牲畜,還是他們的雙腿,更是賴以生存的戰略武器。
如果把大量馬匹交換給農耕民族,那遊牧民族本來不多的戰略優勢就蕩然無存了。無論體格多健壯、性格多彪悍,在十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人口基數面前都不值一提。
想一想,當海量的農耕民族,穿著製作精良的盔甲、拿著鋒利的武器,騎著馬出現在草原上時,遊牧民族該如何應對?
好像除了跑之外沒有任何辦法,騎術精湛無法彌補人口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所以馬匹只能少量交換,根本無法滿足農耕民族的需求。
這時候用後世的經濟學詞彙來形容,就叫做賣方市場。農耕民族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在無法獲得足夠利益時,可以選擇不交易。
而遊牧民族又離不開這些貨物,既然對方不賣那就只能搶了。於是戰爭爆發了,一邊是想著怎麼去搶,一邊是想著怎麼防禦,惡性迴圈就這麼一代代的傳了下去,深深的刻在了骨子裡。
假如有誰能讓雙方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正常展開,同時又不威脅到某一方的生存基礎,還能滿足各自的主要需求,大部分人肯定會選擇和平相處,沒誰天生就願意打打殺殺。
突然,這個人出現了,他就是大明景陽皇帝朱常洛!
皇帝的使者除了帶著聖旨,還帶來了一些貨物。別誤會,並不是要贈送給喀喇沁部的禮物,而是將來可能用於雙方貿易的貨物樣品。
俗話說的好,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使者和聖旨無法讓蒙古人相信,幾件樣品就讓喀喇沁部上上下下感受到了漢族皇帝的誠意。為了本部落的將來,他們願意與大明先開展互市。
至於說結盟嘛,喀喇沁部也沒那麼好忽悠,世世代代都與漢人殺來殺去,光靠幾件樣品和一道聖旨難以抹平,必須再多觀察一段時間,看看雙方是否有誠意。
不過喀喇沁首領也說了,不結盟不代表不友好。只要互市能正常展開,那喀喇沁人和大明漢人就是朋友了。雖然感情還沒好到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地步,但不幫著外人一起禍害朋友的覺悟還是有的。
皇帝的使者好像也沒抱著一蹴而、化干戈為玉帛的希望,對於這種結果欣然接受。雙方很快就互市的條條框框展開了具體商榷,啥時候把這些條紋弄完,啥時候就可以正式簽約。
到底是什麼貨物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其實就是幾卷布料和幾件穿戴。最厚的叫毛氈、中等的叫毛毯,薄一些的叫毛呢;可以隨意編織的叫毛線,短一些的叫皮夾克,長一些的叫皮風衣,還有幾雙形狀各異的靴子。
它們具有輕便舒適、禦寒保暖、價格適中的優點,但並不足以左右兩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關係,真正讓喀喇沁人心動的是另一個特點,材質!
這些看上去沒什麼太高價值的貨物,其原材料出自同一種動物,遊牧民族最不缺的牲畜,羊!毛氈、毛毯、毛呢、毛線,是用羊毛製成的。而皮夾克、皮風衣和皮靴,則是用羊皮製作的。
雖然蒙古人很早以前就會製作毛氈,蒙古包也正是用毛氈為材料搭建的。但大明皇帝送來的毛氈、毛毯、毛呢和毛線在質量上明顯更好,成本反倒更低。皮衣和皮靴同樣更精緻,也同樣便宜。
為什麼會這樣呢,漢人使者說了,皇帝發明了把羊毛漂洗潔白、讓羊皮更加柔軟平順的神藥,再加上一些非常神奇的機器輔助,才讓成品不光質量好、顏色漂亮,產量還高,唯一缺的就是原材料,羊毛和羊皮。
而喀喇沁部從來不缺羊,入冬前草料不夠還要殺死大批羊,很多羊皮都沒能力處理,只能拋棄。要是趕上白災,那羊群就會上萬上